摘要:日前,民政部举办“我们的救助故事·创新篇”之2024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宣传交流活动。8位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分享了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优秀案例蕴含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今天,让我们通过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位基层社会
日前,民政部举办“我们的救助故事·创新篇”之2024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宣传交流活动。8位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分享了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背后的故事,展示了优秀案例蕴含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今天,让我们通过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位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者的分享,看他们如何以小切口助推救助帮扶质效大跃升。
王大姐是我们鸡西市滴道区的居民,也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探索“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初期的受益群众之一,她的真情实感让我们内心五味杂陈。在如今政策宣传广泛、流程公开透明、服务主动精准的当下,仍有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不知情、不熟悉,反映申请救助流程繁、手续多,办理过程分头跑、往返跑……改革!必须改革!创新!必须创新!唯有改革与创新,才能让更多像王大姐一样的群众感受到政策的便捷和政府的温暖。
我们坚定决心、策马扬鞭、直面问题,广泛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对上争取、横向协调、对下调度“三管齐下”,在省厅暖心牵挂双清单的启发下,牵头协调住建、医保等15个部门,汇集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50项政策,形成了鸡西市“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政策供给清单,整合低收入人口申请表单,精简要件,绘制三级联动网络工作流程图,在全市7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不同类型的“单项社会救助事项”集成为“社会救助一件事”,申请人只需要“到一个窗口、看一张清单、填一张表格、走一遍流程”,就可办理所需的社会救助事项,实现了低保、特困等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简申即享”,有力推动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民政新举措带来的福利!
宋大爷每周需要肾透析3次,正当老两口为医疗费一筹莫展时,镇里的“政策雷达”就提前捕捉到了他的预警信息。我们第一时间主动上门,手把手帮老两口在“龙江民政通”小程序上提交了救助申请。民政、医疗、住建、电力等4个部门,通过“救助通”智慧平台开展自动联办,不到一个月,低保、廉租房等多项救助金就全部到了宋大爷的账户上。
解决群众的疑难事就是我们“民政为民”的最好印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我们“民政爱民”最好诠释!
宋大爷的感慨印证着数字民政服务的蝶变升级。2024年,鸡西市“社会救助一件事”与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不期而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改革列入攻坚任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现场调研解决了信息化、服务窗口等诸多问题。由鸡西市民政局牵头,营商、住建、人社、医保等15个单位协同配合,依托数字政府的强大底座,进一步开发建设了“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救助通平台,对接省民政厅低收入平台系统,释放出民政数据最大价值进行联办、转办,形成了横向贯通全市涉及社会救助政策的部门,纵向链接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十”字型社会救助服务网,实现了救助对象信息快速分发、实时推送。各部门办理结果实时回传平台,汇集到低收入人口库,形成幸福享有清单,实时查看,闭环形成一户一人一条救助链。同时,我们对低收入人口库在库人员滚动式监测,不断重复监测预警帮扶的过程,将闭环变循环,不断扩大帮扶对象的辐射范围,让社会上更多的“宋大爷”“免申即享”。
李大哥长期在外打工,是个单身汉、没有近亲属。2024年10月,当青岛传来求助讯息时,我们以“救急难”机制开启救助周期。市救助中心深夜跨越千里接返,滴道区民政局同步启动“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流程,面对李大哥仅有一代身份证的难题,我们联动公安、医保、住建等部门,一周内完成户口本、二代身份证、一卡通的全套证件办理,用“数据跑腿”破解“无证办事”困局。在疾病确诊的危急时刻,“医疗救助+专业照护”双轨并行。不仅协调定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更安排专业社工每日探访,通过“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让冰冷的诊断书背后始终有温暖的守护。当他住进区民政局安排的养老院时,住房救助金已同步到账,实现“医养住”全方位兜底。3个月后,李大哥因病离世,生命终章的殡葬救助,我们以“身后一件事”改革践行“逝有所安”的承诺。市殡葬服务中心主动对接,通过“四项减免”政策免除全部基本殡葬费用,用专业细致的服务让这位漂泊半生的游子体面归根。从黄海之滨到兴凯湖畔,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生命守护,正是“全周期社会救助”的最好注解。李大哥的故事不仅是多部门联动的机制创新,更是民政工作者努力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身边人、家里人的践诺之行。从紧急救助到临终关怀,从证件办理到身后事宜,我们用全周期、全要素的救助服务,让每个生命都能带着尊严谢幕。
像这样温暖救助的故事,发生在每一位救助人的每一天,深藏于一个个有温度的大数据之下。
鸡西市自“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实施以来,共处置预警信息7.6万条次,核查率100%,主动纳入低收入人口范围并开展专项救助帮扶3100余人。全市已有14000多名困难群众一次申请即享受多项救助政策,困难群众申办低收入人口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联办事项申请材料减免126份、最少只需提供3份,办理环节平均减少6个,让困难群众救助由“被动申请”变为“主动发现”,办事方式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量,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这些数据是我们在新时代社会救助改革浪潮中,向矛盾挥刃、向难题亮剑的印记,是主动探索、创新实践踏出的新路,是向全体救助战线同仁、向基层民政工作者、更是向鸡西市150万名市民交付的一份阶段考的答卷。
步履不停,救助不止,初心弥坚、使命弥新。2025年,鸡西市将继续探索流浪乞讨和临时救助深度融合改革,深化低保异地办理,进一步拓展“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向“一类事”转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呼声,回应百姓诉求,解决群众疑难,在救助帮扶的道路上,我们穿越风雨,微光成炬,不断撒播关怀的阳光,书写更多暖心的故事,为鸡西沃土上的每一个困难群众,托举起更有尊严的生活,构筑更有温度的幸福港湾,开拓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