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前三天(5月1日至5月3日),米哈游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了2025《崩坏:星穹铁道》演唱会,吸引了近3万名观众到场支持。本次演唱会通过融合摇滚、国风、爵士乐、希腊民乐等多种音乐风格,串联起游戏的开拓之旅。粉丝观众们纷纷表示,演唱会的编排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前三天(5月1日至5月3日),米哈游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了2025《崩坏:星穹铁道》演唱会,吸引了近3万名观众到场支持。本次演唱会通过融合摇滚、国风、爵士乐、希腊民乐等多种音乐风格,串联起游戏的开拓之旅。粉丝观众们纷纷表示,演唱会的编排方式极富特色,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表演中,让他们深感震撼。
虽然截止写稿时米哈游尚未公布这次演唱会的票房收入数据,但结合其过往活动运营经验及行业规律,亦可对其潜在效益进行一些前瞻分析:参考2023年《原神》交响音乐会上海站(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1.5万人)及《崩坏3》线下嘉年华热度,若按平均票价800-1200元(VIP票可能达2000元以上)、上座率90%计算,单场票房约1500万-2500万元,连办3场,总票房有望突破6000万元。另外线上直播(B站、抖音等平台)预计吸引500万-1000万人次观看,虚拟门票(定价30-60元)或贡献2000万-5000万元收入。
下图:2025《崩坏:星穹铁道》演唱会现场照片(图片来源:公众号“手游那点事”)
由此可见,这样一场“数字娱乐”盛会能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至少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IP价值强化”,演唱会通过交响乐、角色主题曲、剧情CG沉浸式演出,将游戏IP从“数字娱乐”升维至“文化符号”,并带动角色周边销量激增(《原神》音乐会带动角色周边销量增长300%);其次是“游戏内消费刺激”,结合演唱会推出限定皮肤、抽卡礼包等,预计活动期间游戏流水环比提升50%-80%,若以《星穹铁道》2023年月均流水约5亿元(SensorTower数据)估算,本次增量可达2.5亿-4亿元;最后是“跨界合作的衍生收益”,如与高端品牌联名或与上海本地文旅项目联动,亦可能获得上亿收入。
由经济效益延伸出来的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同样不可小觑。首先,米哈游作为一家上海本土企业,通过演唱会展现“游戏+艺术+科技”的融合创新,强有力地展现了上海“全球电竞之都”和“数字文创高地”的定位,预计吸引超10%外地观众赴沪,并带动交通、酒店、餐饮消费;其次,演唱会采用“扩展现实(XR)舞台”来实现游戏角色与真人乐团的虚实交互,是一次生动的前沿技术应用示范;最后,这样一场演唱会的筹备将吸引编曲、舞台设计、虚拟引擎开发等人才向上海汇聚,亦是一次产业生态的激活实践。
其实当前上海已有多个行政区正在结合自身优势布局二次元经济,涵盖动漫、游戏、电竞、虚拟偶像、元宇宙等细分领域,并已初步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徐汇区:电竞与内容平台高地
· 产业核心:漕河泾开发区、西岸数字谷
· 重点领域:一是电竞产业,聚集了腾竞体育(LPL运营方)、英雄体育(VSPO)等头部电竞企业,并将在徐汇滨江规划建设国际电竞中心;二是内容平台,米哈游总部带动游戏与IP全产业链发展,B站(哔哩哔哩)虽总部在杨浦,但其生态合作伙伴和内容制作团队都活跃在徐汇;三是政策支持,推出“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扶持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创作。
下图:上海米哈游总部对公众开放迎来粉丝热烈打卡(图片来源:sohu)
浦东新区:技术与会展枢纽
· 产业核心:张江科学城、世博园区
· 重点领域:一是技术研发,张江聚集了Unity中国、盛趣游戏等企业,聚焦游戏引擎、XR(VR/AR/MR)技术开发;二是会展经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每年举办ChinaJoy(全球顶级动漫游戏展)、BilibiliWorld等大型活动,拉动次元文化消费;三是元宇宙试验田,陆家嘴-世博区域探索“元宇宙+金融”“元宇宙+文旅”场景。
嘉定区:游戏谷和元谷
· 产业核心:南翔镇(南翔游戏谷、元谷、南翔智地)
· 重点领域:一是游戏开发,吸引莉莉丝、游族网络等企业落户,形成游戏研发集群;二是产业生态链,依托“南翔元谷”建设及欧美片场、西片场,形成了以元宇宙、短视频为核心“内容—制作—传播”产业生态链;三是IP衍生,尝试将南翔小笼包等本土文化符号二次元化,推动“文旅+二次元”融合。
杨浦区:二次元文化策源地
· 产业核心:哔哩哔哩(B站)总部、杨浦大创智示范区
· 重点领域:一是UP主生态,B站作为中国最大二次元社区,吸引大量内容创作者、虚拟主播(如A-SOUL)入驻,形成“创作-传播-商业化”闭环;二是高校联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周边孵化动漫社团、独立游戏工作室。
静安区:线下消费与潮流文化
· 产业核心:静安大悦城、灵石路电竞园区
· 重点领域:一是主题商业,大悦城定期举办动漫主题展、IP快闪店,打造年轻人消费场景;二是电竞配套,灵石路聚集EDG、IG等电竞俱乐部,形成“电竞+直播”生态。
黄浦区:传统文化与次元融合
· 产业核心:豫园商圈、外滩金融中心
· 重点领域:一是国风IP开发,豫园联合次元企业推出“豫里江南”等国潮IP,结合昆曲、剪纸等非遗进行数字化创作;二是元宇宙金融,外滩探索NFT数字藏品发行与交易平台。
普陀区:动漫制作与衍生品
· 产业核心:上海环球港、桃浦智创城
· 重点领域:一是动漫制作,玄机科技等企业扎根普陀,推动3D动画技术发展。二是衍生品经济,环球港商圈引入动漫周边零售、主题餐厅等业态。
由此可见,“五一”节的《崩坏:星穹铁道》演唱会,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场文化娱乐活动”,而或是上海抓住机遇、趁热打铁布局“次元经济”(即二次元文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经济形态)的重要启程点,在看清“次元经济的核心在于IP的全产业链开发”之本质后,上海应打破“游戏/动漫仅限线上”的固有思维,通过线下场景赋能,实现IP价值的立体释放,并借此将上海在AI、元宇宙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充分转化为体验创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精准捕捉年轻群体情感需求,通过社群运营、共创内容构建高黏性的文化圈层;另一方面承担起文化输出的轻量化载体作用,借力“中国风+科技感”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形象塑造。
下一步,建议上海可采取五个方面的举措,来构建“次元经济”产业生态:
第一,构建“次元经济全产业链”政策体系
如设立“次元经济特色区域”,在徐汇滨江、张江科学城、嘉定南翔镇等区域划定试验区,对游戏开发、IP运营、虚拟制作、衍生品开发等类型的企业给予适当支撑;再如成立“次元经济母基金”,由政府引导,联合腾讯、哔哩哔哩等企业,设立一定规模的母基金,重点投资元宇宙内容、虚拟人技术、IP跨境运营等项目。
第二,建设/更新“次元技术”基础设施
如打造“数字孪生场馆”,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海大剧院等场地,部署5G+XR基础设施,使其可同时承载线下演出与元宇宙虚拟会场(类似韩国K-POP元宇宙演唱会模式);再如建设“次元云渲染平台”,依托算力枢纽,搭建低延迟、高并发的实时渲染平台,向中小团队开放,降低虚拟内容制作成本。
第三,培育“次元消费”新场景
如开发“次元主题街区”,在虹桥枢纽、南京西路、南翔古镇等区域,打造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例如与《崩坏》IP合作建设“星穹列车”主题地铁站;或引入AR技术,重现游戏中的仙舟罗浮场景,让游客通过手机互动解锁剧情);再如拓展“虚拟消费权益”,联合银行试点“数字人民币+NFT”支付,消费者购买次元商品(如虚拟时装)可获线下商圈折扣权益,形成虚实消费闭环。
第四,强化“次元人才”全球网络
如开设“次元经济学院”,在大学设立跨学科专业,培养“技术+艺术+商业”复合型人才。课程可覆盖虚拟引擎开发、IP法律保护、粉丝社群运营等方向;再如实施“次元人才绿卡”,对全球顶尖虚拟制作师、游戏编剧等人才,简化落户流程。
第五,推动“次元标准”国际化
如主导制定“虚拟演出技术标准”,联合华为、米哈游等企业,在XR舞台数据传输、虚拟分身动作捕捉等领域输出“上海标准”,争夺国际话语权;再如建设“次元内容合规中心”,在自贸区设立审查绿色通道,为出海IP提供跨文化适配指导(如规避宗教敏感内容),缩短审核周期。
综上五方面的举措,若能展开深入思考并落实任务执行,则上海将能够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体框架下构建“全球次元之都”——以二次元文化为核心,融合动漫、游戏、电竞、虚拟偶像、元宇宙等多元数字文化的国际枢纽。以“技术为基、文化为魂、全球为场”,保持对本土创意的包容,兼具开放姿态融入全球次元文化浪潮中,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整合、科技赋能和国际合作,将次元经济从“小众亚文化”升级为上海的“城市新名片”,最终形成“上海创作、全球消费”的次元经济新范式。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撰 稿:严 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来源:上海转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