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了很多次,不要拿中国的社会常识往日本套。你觉得天大的事在日本都不算事,你觉得屁大点事在日本人眼里都是亡国灭种的灾难,比如走路吃东西,在日本右翼眼里跟鸦片战争是一个级别的,因为这习惯是美国传播进来的。
说了很多次,不要拿中国的社会常识往日本套。你觉得天大的事在日本都不算事,你觉得屁大点事在日本人眼里都是亡国灭种的灾难,比如走路吃东西,在日本右翼眼里跟鸦片战争是一个级别的,因为这习惯是美国传播进来的。
日本小孩自己上下学可以有无数种原因,唯一不可能的原因就是没人接。
因为日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昭和中期形成的,小孩自己上下学也是60年代就存在的习惯。60年代日本女人结婚后是强制退休的,就算是护士、教师、幼师这种女性为主的行业,女性婚后可以继续干,但生育后也要强制退职。有例外,但是比例很低。因此在昭和时代,只要日本小孩的父母还在世,母亲就不可能因为工作无法接孩子,因为她就不可能有工作。
评论区有一群人拿着令和现状来否认昭和时代的职场性别歧视,真是服的不行。美国现在黑命贵所以黑奴历史都是黑人自己瞎编的是吧?
最简单的证据,现在的日企中,女性员工也是主要担任事务职(接待后勤服务这些),业务职相对少,而这个传统就来自昭和年代的女性强制退休制度,因为女性一结婚就要辞职,所以她们是不可能负责关键的业务岗位的,否则工作衔接会出大问题。而女性无法进入主要岗位又进一步导致了女性对工作的依赖度低,婚后更容易辞职。
80年代开始,女性就业歧视逐步减少,平成中期突然加速,所以2010年以后到日本的中国人会觉得日本女权还行。日本女权的改善是一个巨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了。基本的过程是,随着日本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与西方交往的增多,日本女权的低下备受洋人指责,东亚人最好面子,起码要装一装,所以婚后退休的制度在80年代开始松动。90年代随着经济的崩溃,日本没有底气维护日本特色,而日本国内的左翼和女性抓住这个机会,借用洋人的名义推动女权,这才有了平成女权革命。这跟战后日本官僚借用美国驻军的刺刀推动土地改革是一回事。
当代日本双职工家庭多,但已婚妇女就业很多都是打零工,不是全职的,可以通过日程安排跟接孩子的时间错开。日本没有计划生育,要么不生,要么生一堆,而日本有个光荣传统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如果父母都是双职工,那宫城良田就义无反顾的要去接妹妹放学。
凡是家长没时间接孩子的,基本都是单亲家庭,母亲也要干全职,而且孩子少,自然很难办。
而且日本幼儿园上下学都是有人接的。
玲奈爸爸,最低!
所以,日本小学生独自上下学的根源在传统文化上。东亚小黄人的吃苦文化源远流长,日本小孩多穿一点衣服就会被扣“这点冻都挨不了,长大还怎么当社畜”的大帽子,自己上下学就更是天经地义了。
当然,治安好是先决条件,日本小孩在日本不需要接送,但是到了中国大陆的日本人学校就必须车接车送,日本人学校门口还要配保安,两国治安差距一目了然。
年纪稍大一点的中国网友,应该对昭和年代日本学校的体罚有所耳闻。那可不是中国人以为的体罚,而是真的把孩子往死里打,基本相当于中国的网瘾学校了。你问家长不闹吗?嘿,人家还真能理解老师的做法。文化差异就有这么大。
日本昭和后期的不良少年问题其实是体罚的另一面,因为学生已经是黑社会了,老师自然也要以警察自居,两边互相加码,恶性循环。
各位中国朋友,想我了嘛?
而小孩独自上下学,就跟昭和年代的孩子的品德教育挂钩了。连自己上下学都办不到,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企业战士或者母亲呢?你要真是财阀公子倒是可以不鸟庶民的议论,但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还是没法顶住压力的。
站在外国人的立场看,日本教育很多要素都有军国主义味道,独立上下学甚至都是最轻的了,强迫小孩冬天穿短裤穿裙子,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午餐,在美国都算是虐待儿童了。日本战后教育领域是最左的,按理说军国主义残留应该是最少的,可能我们以为是军国主义的很多特征,本来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最后因为军国主义被人所知罢了。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