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北京某影院经理老张盯着实时票房榜直挠头——排片表上,好莱坞大片《雷霆特攻队》被挤到第四,刚上映的国产喜剧《人生开门红》也没能冲进前三。而稳坐票房季军的,竟是一部上映超过90天的“老片”:《哪吒之魔童闹海2》。
“这片子都上映仨月了,票房咋还这么猛?”
五一假期,北京某影院经理老张盯着实时票房榜直挠头——排片表上,好莱坞大片《雷霆特攻队》被挤到第四,刚上映的国产喜剧《人生开门红》也没能冲进前三。而稳坐票房季军的,竟是一部上映超过90天的“老片”:《哪吒之魔童闹海2》。
更魔幻的是,这部被业内判定“后劲不足”的动画电影,在五一4天狂揽4300万票房,全球总票房飙至21.8亿美元(约158亿人民币),直接把《泰坦尼克号》全球第四的位置晃得摇摇欲坠。
但就在全网欢呼“国漫封神”时,一组数据却撕开了华丽袍子下的虱子:海外观众根本不买账!
凌晨2点,上海某写字楼里,动画师小林刚加完班就刷到一条热搜:#哪吒2票房干翻复联4#。“咱们熬了三年做的申公豹黑化镜头,海外观众压根没机会看啊!”
这声叹息背后,是《哪吒2》令人心惊的票房结构:
内地贡献21.18亿美元(占比97.2%),平均每个中国人贡献超11元
海外+中国香港仅6200万美元,甚至不及内地单日最高票房
更扎心的是,早在20天前,海外票房就卡在6200万一动不动——这意味着在欧美市场,《哪吒2》早已被影院下架,连重映机会都没捞到。
“就像全村人凑钱给自家孩子买了个世界冠军奖杯。”有网友辛辣点评。
洛杉矶华人影迷王璐曾试图向美国同事安利《哪吒2》:“我说这是东方版哈利波特,结果他们看完预告片问:为什么主角长得像恶魔?”
这并非个例。在烂番茄评论区,一条高赞吐槽引发共鸣:“敖丙和哪吒的兄弟情很动人,但‘天劫咒’‘混元珠’这些设定让我全程懵圈。”就连海外发行方为迎合市场,把英文片名改成《Ne Zha: Rise of the Demon》,反而引发“妖魔化中国神话”的争议。
一边是国内观众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热血沸腾,另一边却是海外市场对东方哲学的水土不服。 有院线经理透露:“在纽约,这片子上映首周场均不到10人,第二周直接变‘幽灵场’。”
“咱们现在是在用14亿人的市场,和全世界80亿人拼票房。”某电影数据分析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27.9亿,其中北美占33%,中国仅占23%
《哪吒2》若想超越,需再赚44亿人民币——相当于要说服3.6亿中国人再进一次影院
更残酷的是,内地市场早已饱和。五一期间《哪吒2》排片率仅剩5.8%,靠着“自来水”观众N刷硬撑。有家长吐槽:“孩子看了6遍,连敖丙的龙鳞多少片都能背下来!”
当“爱国情怀”成为票房催化剂,中国电影正在陷入死循环:越依赖本土市场,越难打破文化壁垒;越难走出去,越要榨干国内观众的热情。
“未删减版申公豹黑化片段!导演亲剪加长30分钟!”
最近,《哪吒2》放出重映风声,立即登上微博热搜前三。片方内部人士透露:“只要内地再冲6亿,就能挤下《泰坦尼克号》。”但提及海外布局,对方却叹气:“东南亚还能试试,欧美...唉。”
这让人想起2019年《哪吒1》的“出海滑铁卢”——北美票房仅370万美元,不及内地0.1%。当年饺子导演受访时说:“我们缺的不是技术,是如何让世界听懂中国故事。”五年过去,这句话依然像根刺扎在国漫心头。
深夜,北京电影资料馆里,一群大学生正在重温1999年的《宝莲灯》。当银幕上响起“爱就一个字”时,95后观众小李突然感慨:“小时候觉得沉香救母是全世界最好的故事,可现在我们的神话,怎么连国门都跨不出去了?”
《哪吒2》的21.8亿美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也是全球化困局的放大镜。当我们在为“干翻好莱坞”欢呼时,或许更该问问:
下一部爆款,能否让纽约影院也响起“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
毕竟,真正的文化崛起,从来不只是自己人的狂欢。
来源:动漫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