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针对革命老区中小企业在与国外采购商沟通交流中存在的语言短板,江西省商务厅持续优化重大经贸活动服务,联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打造红译员品牌,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翻译志愿服务。在江西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起,红译员已累计服务超过400家江西企业,
多年来,针对革命老区中小企业在与国外采购商沟通交流中存在的语言短板,江西省商务厅持续优化重大经贸活动服务,联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打造红译员品牌,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翻译志愿服务。在江西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起,红译员已累计服务超过400家江西企业,助力赣企斩获外贸订单超2000万美元,成为江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字招牌”。
“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红译员师生以一流的翻译水平、一流的服务意识、一流的奉献精神,不仅超额完成了营销目标,更赢得了客户及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为我司的参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江西国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给红译员团队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红译员师生在第137届广交会上的优异表现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这是红译员架起贸易桥梁,助力企业抢抓订单的一个缩影。依托红译员师生实践活动和育人经验形成的工作成果于2024年3月获批立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红色基因铸魂
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原点
红译员品牌立足红土地,依托学校英、日、德等11个语种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了一批批家国情怀深厚、外语能力精湛、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的优秀外语志愿服务人才。
“学校为红译员制定了完善的培训体系。每周两次的跨文化能力提升训练营是我最期待的。我不仅能深入学习江西的省情,还能聆听企业导师分享外贸行业最新动态,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能力。”志愿者罗丹说。
“能经过多轮面试最终入选红译员,我很幸运,我要好好把握这次实践机会,充分发挥所学专业服务好家乡企业。”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张文玲说。
学校定期组织红译员前往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实地研学,开展“探寻开放的江西”暑期大思政实践、“行走的红译员进企业”等主题实践活动涵育时代新人,让学生在红色研学、双语宣讲等实践中,将精神内核转化为职业素养。此举效果明显,红译员们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自信地介绍江西企业的产品与优势,用流利的外语讲述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智造”的精粹。
“非常感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和帮助。红译员团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王笑茹,协助我们谈下了公司在广交会上成交记录最快的订单,订单金额6万多美元。”江西瓯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挺高兴地说道。如今,像王笑茹这样有情怀、精外语、会沟通、能传播的红译员,正成为助力江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开放基因拓维
培养破界融合的世界眼光
“开放”是红译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多元化需求,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红译员将广交会作为实战课堂,积极提供多语种服务。在第137届广交会上,59名红译员服务江西交易团三期参展企业,语种增至8个。这种“破界融合”的能力,让红译员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美滥施关税的背景下,企业不能依赖单一的市场,应主动出击开拓新兴市场。过去公司95%左右的产品销往美国,现在要破解这一困局,我们着手开拓欧盟、南美、日本等市场。江西交易团做得很周到,给我们的展位配了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语种免费翻译,为产品远销海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江西吉事达厨房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参贵在与带队老师交流时说道。
红译员在广交会实践服务结束后,及时总结提炼,开展主题宣讲会,进一步推动红译员精神力量在全校师生中入心入脑。阿拉伯语教师赵亮在宣讲会上表示,作为外语教师,光懂外语还不够,还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形势。
近年来,学校获批“江西省中外人文交流基地”,荣膺“国际胜任力培养项目基地”,建设多功能国际中心,多维度搭建起红译员联通世界的教育桥梁,有效提升了师生全球胜任力。
行业基因塑形
培植市场需求的产业认同
红译员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江西省商务厅牵头搭建“政行企校”协同平台,让红译员有机会沉浸式服务企业。
学校发挥外语和外经贸行业优势,与中江国际、江铃汽车、中煤国际等200余家“走出去”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协议,与南昌综合保税区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赞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建设海外“天工工坊”,将国家战略、产业前景、行业需求前置到人才培养链条。更具创新性的是“红译员成长伙伴计划”:每位学生配备“双导师”——学院教师负责语言能力,企业导师指导行业实践。
“过去企业反馈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虽然外语好但不懂行。现在在校生都有机会去广交会历练,机会真的非常难得。学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理念,创新实践形式,把师生在广交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项目场景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与产业契合度和人才培养适应性,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红译员项目负责人、思政导师、学校党委书记晏斌在红译员志愿服务事迹宣讲会上表示,红译员今后要立足国际传播、援外培训、职教出海、境内外重大经贸活动等不同维度,打造一线实践项目,要坚持在一线锻炼,一线成才,最终反哺一线、助力一线发展。
红译员的品牌效应正在显现。江西华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琼感慨:“以前招翻译要花很长时间培养,现在在广交会历练过的毕业生来了就能上手,还能用外语讲好中国制造故事。她们还创新地推出双语展位直播,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从第126届到137届广交会,从单一语种到多语种支持,红译员品牌的打造,是江西红色基因、开放视野与行业需求交织的成果。它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创新样本,更是革命老区迈向国际化的鲜明注脚。红译员诠释了何为“老区新貌”——用世界语言讲述江西故事,用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
未来,红译员将继续以“红色铸魂、开放拓维、行业塑形”为路径,为江西乃至全国培养更多“有情怀、精外语、懂产业、通国际”的新时代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