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句话说得扎心又真实:“到了五十岁,还在单位里被领导当众点名、羞辱,那一定不是偶然。”
有句话说得扎心又真实:“到了五十岁,还在单位里被领导当众点名、羞辱,那一定不是偶然。”
你可能觉得冤,觉得脸上挂不住。
“我都干了三十年了,他凭什么不给我面子?”
“年轻人做错事都不说,怎么就专盯着我?”
但真相往往残酷——不是领导没人情味,也不是你年纪大了,而是你在犯“三个大忌”。
不是你不会干,而是你太不识趣;不是你干得差,而是你不懂“分寸”两个字。
在单位里,最不能丢的东西,不是经验,不是技术,而是“眼力劲”。
有些人年纪大了,干得久了,开始看谁都不服气。
觉得自己“功高望重”,开会时不点头、不表态、不回应。
年轻人在做汇报,自己低头玩手机、翻白眼。
领导提建议,嘴上答应,心里敷衍。
你以为这是“自我”,是“坦荡”,但在领导眼里,
这是“你不把我放在眼里”。
我一个在市直机关的老同事,说过一句话: “领导最忌讳的,不是你不会做事,是你看他的眼神。”
你要知道:领导不是老师,他不教你成长;他更像一面镜子——你对他有没有尊重,他一眼就能看出。
五十岁了还跟领导对着干,不是刚,是傻。
领导一句“你这人太难带”,你就从核心圈被踢了出去。
很多人到了五十岁,最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我干这行的时候,你还在读书呢。”
的确,你经历过单位的黄金年代,也熬过“铁饭碗”变“瓷饭碗”的尴尬期。
但职场这东西,讲的是现在。
你再有历史、再有资格,如果不给组织现在的贡献值钱,那就只是“老人情怀”。
我有一个例子特别典型。
老陈,50岁,业务能力没得说,干过十几个大型项目。
但就是升不上去,为什么?
因为他凡事都拿资历说事,“我们当年怎么怎么”;年轻同事不敢靠近,领导安排的活他总挑三拣四。
后来副处竞聘时,领导一句话拍板:“他是老功臣,但思维老了、姿态高了,不好带。”
在职场,老资格是财富,但不能变成你耍架子的武器。
领导提拔的是“能干事、听指挥、能配合”的人。
不是只会讲“当年勇”的老兵。
到了五十岁,不少人心态就开始松了:不想争了、不想抢了、不想再折腾了。
于是每天朝九晚五,干一天算一天,领导交代的事:不是拖,就是推。
一问三不知,一改就炸毛。
你说自己是“看透一切”,但在别人眼里——你就是摆烂。
更可怕的是,你摆烂还不安静。
一边什么都不干,一边在办公室散播“躺平哲学”:“别干太多,没用。”
“你干多干少,最后都是那点工资。”
你这种“自暴自弃”的态度,恰恰是领导最讨厌的。
你不干,还带坏氛围;你不争,还动摇军心。
所以领导在会上点你名、当众批评你,不是跟你过不去,是你已经成为“负面典型”。
他不用你,是怕你传染别人。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