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诗句为“当官避事平生耻。”后人在引用时把“当官”改为“为官”,虽然为官与当官含义基本一致,但“为官”比“当官”文字更雅致、更精准,人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很少说“当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四哀诗》,就是元好问为了哀悼四位死于国难的好友所
欣 文
“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这一篇。
原诗句为“当官避事平生耻。”后人在引用时把“当官”改为“为官”,虽然为官与当官含义基本一致,但“为官”比“当官”文字更雅致、更精准,人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很少说“当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四哀诗》,就是元好问为了哀悼四位死于国难的好友所写的诗。李钦叔(名献能,今永济市人)就是其中之一。
李钦叔生活的时代是蒙古、金和南宋三个政权并存时期。这个时期,蒙古势力日炽,而金朝与南宋国势日衰。李钦叔于公元1215年考中状元,被授翰林院编修,随后又出任观察判官、经历官、陕府行省左右司郎中等职。1232年,陕州赵三三军变,李钦叔被杀,时年42岁。得知李钦叔兵败被杀的消息后,元好问异常痛心,于是写下了《四哀诗·李钦叔》。该诗写得情真意切,充分赞扬了李钦叔勇于任事、忠于社稷、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李钦叔是一位标准的翰林文士、文职官员。他得知家乡被蒙古大兵压境时,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来到了金元两军对垒的最前线。从书生到武将,李钦叔运筹帷幄,布置防线,指挥若定,最终在战乱中为国捐躯。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秉持“为官避事平生耻”的精神,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接“烫手山芋”,不推诿、不敷衍、不扯皮,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