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及我国物理界的璀璨明星,杨振宁无疑是天赋异禀的代表,而提及杨振宁,另一位杰出学者李政道也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谈及我国物理界的璀璨明星,杨振宁无疑是天赋异禀的代表,而提及杨振宁,另一位杰出学者李政道也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李政道一生践行“物理即生活”的理念,他将这一信念深深融入日常,正因如此,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众多令国人自豪的卓越成就。
相同的是,李政道是与杨振宁齐名的世界顶级科学家,不同的是,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天才竟连小学都没毕业。
他的一生,只与秦慧䇹结为连理,忠贞不渝,即便在妻子离世后,面对亲友的好言相劝,他仍坚定地拒绝再娶。
在他的心中,慧䇹是唯一的存在,无人可以替代,这份深情厚意,伴随他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至生命的尽头。
自幼年起,小李政道便沉浸在书海中,书籍几乎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
他不仅对《西游记》这类经典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还尤其痴迷于众多科普读物,这些读物点燃了他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之火。
他常常沉浸在书中,忘却时间流逝,科普书籍中的知识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对物理的奥秘产生了浓厚兴趣,引领他一步步深入探索。
当李政道达到适龄之际,他踏入了小学的校门,然而,学业之路未及深远,日军的侵略行径便打破了平静,上海屡遭轰炸,他的学校亦未能幸免,化为废墟。
家庭的安宁也随之消散,他们被迫迁徙至租界以求安身,在租界的新环境中,李政道展现出了超前的学习能力,决定跳过小学剩余的课程,毅然迈入了中学的大门,继续他的求知之旅。
其实李政道的求学道路很艰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李政道几乎没能完整地上课,只能靠自学,自学也成为支撑他在战时活下来、后来在研究中获得乐趣的意义源泉。
1945 年,19 岁的李政道作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彼时他虽年纪尚轻,却已展现出超凡物理天赋,获老师赞誉、同学钦佩,还被选派赴美考察原子弹相关技术。
到美国后,仅读完两年本科的他,幸运地师从芝加哥大学物理大师费米,学识能力自此飞速提升。
也正是在美国,李政道遇见了他想要相守一生的妻子秦慧䇹,那时,李政道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秦惠君则是美国堪萨斯州圣玛丽学院的学生。
李政道刚到芝加哥大学深造,就给自己立下铁规矩:要是学术上没闯出点名堂,绝不随便谈恋爱、结婚。
后来他因成绩优异拿到双份奖学金,兜里有钱了,就爽快买了辆二手车,成了同学们出行的“御用司机”,常载着大家四处跑。
1948年圣诞节前,朋友黄宛给李政道派了个接人的活儿,让他去火车站接凌宁的妹妹南希,人家来芝加哥度假。
李政道到车站一看,除了南希,还有个水灵灵的姑娘——秦惠䇹,那是南希的同学。
这秦惠䇹长得漂亮,气质端庄,李政道一眼就丢了魂儿,回去后满脑子都是她的模样,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他跑去黄宛宿舍。
结果黄宛却说南希对他有意思,想跟他处朋友,李政道直喊冤枉,哭笑不得,他心里惦记的是秦惠䇹,度假时秦惠䇹虽被李政道热情打动,但挺矜持,李政道认定她是自己的真命天女,决定撒开膀子主动追求。
1948年初,他给秦惠䇹写了第一封求爱信,很快,秦惠䇹回信邀请他参加圣玛丽学院的舞会。
这消息可把李政道乐坏了,跟中了头彩一样,为了能在舞会上给秦惠䇹长脸,他又是节食减肥,又是跟着音乐学跳舞。
到了舞会那天,两人跟金童玉女似的,在舞池里翩翩起舞,感情也在不断的增长。
1949年11月,秦惠䇹阑尾炎发作,只能住院治疗,李政道十分的心疼,天天守在医院,把秦惠䇹照顾得无微不至,一个月后,秦惠䇹康复出院,两人也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第二年,秦惠䇹顺利毕业,小两口甜甜蜜蜜地在芝加哥市政府大厦举办了婚礼。
婚后,秦惠䇹做了个让身边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她放弃了自己攻读硕士学位的大好机会,一门心思支持丈夫的事业,心甘情愿当李政道背后的“贤内助”。
1950年,李政道和新婚不久的妻子秦惠䇹在芝加哥街头甜甜蜜蜜地拍了张合影。
也是在这一年,他凭借一篇叫《白矮星中的氢含量》的论文,把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学的博士学位稳稳拿下,年纪轻轻就一鸣惊人,被大家喊作“神童博士”。
他被介绍到威斯康星州约克斯天文观察站任研究员,可以说,24岁的李政道年轻有为、爱情事业双丰收。
1956年,30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也是该校建立两百多年来最年轻的教授,次年,更与杨振宁共获诺贝尔奖,人生至此名利双收,夫妻携手在科学的殿堂。
1957年,在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李政道夫妇和杨振宁夫妇一起拍下了合影,从照片中就能看出秦惠䇹气质优雅,眉眼动人,气质一点不输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
就是在这一年,两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因为他们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挑战了当时物理学界普遍接受的宇称守恒观念,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因此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李政道和夫人秦惠䇹现身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颁奖典礼现场,还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
照片里的秦惠䇹正值青春妙龄,浑身散发着独特气质,一袭装扮优雅得体,既有西方时尚的韵味,又透着东方女子的典雅婉约,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典礼当天,秦惠䇹和杜致礼同框亮相,两人都身着中式传统旗袍,身姿摇曳,优雅独特的风采惊艳四座,引得周围的外国宾客纷纷投来欣赏与赞叹的目光,成为典礼上一道亮丽的东方风景线。
此时的她们内心应该非常的激动,因为她们的丈夫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付出,提出的全新定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肯定,这是一份辉煌和荣耀。
李政道和秦惠䇹赴美求学时,都还是不到二十岁的青春少年,那时,他们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的记忆却无比清晰。
1972年,他们终于有机会首次踏上归国的土地,当亲眼目睹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旧貌换新颜”的景象让他们激动不已。
曾经满目疮痍的祖国,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
回国后,他们发现,祖国的高等教育虽已恢复正常秩序,但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仍有不足。
当时国内选派优秀大学生出国深造、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机制还没搭建起来,可百业待举的科学研究领域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急需大量人才填补空缺。
李政道教授瞧着这人才断层的状况,心里跟猫抓似的,急得不行,下定决心要扭转局面。
于是他四处奔忙、反复筹谋,在1979年捣鼓出了“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CUSPEA)计划,想给国内学子搭个出国深造的快车道,给科研领域输送人才。
他凭借自己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积极推动美国数十所顶尖大学为中国优秀学生提供深造机会。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通过CUSPEA考试被录取的中国研究生,学费、食宿费等费用均由相关学校承担,或由他亲自筹措解决。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为了让每年约一百名CUSPEA研究生能够顺利在美国学习,李政道教授和秦惠䇹夫人倾注了大量心血。
当时,中美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留学生在美国深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生活适应、学业压力、文化差异等,都会向李政道教授求助。
李政道的家,就这样成了海外学子们的“避风港”,无论学生是亲自登门拜访,还是打电话、写信求助,李政道夫妇都会耐心细致地处理每一个问题。
为了让李政道教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教育这件大事上,秦惠䇹主动承担起了处理这些繁杂事务的重任,她帮助留学生与学校沟通协调,为他们排忧解难。
每年,为了与CUSPEA学生及其所在学校保持联系,仅投寄的邮件就近千封,从书写信件、贴邮票到投寄邮件,每一个环节李政道夫妇都亲力亲为。
他们常常把家附近的几个邮筒都塞得满满当当,纽约邮政局甚至为此向李政道教授诉苦,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推着装满邮件的小车,前往更远的邮局投寄。
除了为CUSPEA计划忙碌,李政道教授每年回国时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他会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筹划和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为科研人才培养搭建更高平台;助力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提升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
前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地主持国际学术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中国艺术家探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拓宽学术与艺术的边界;到各地考察、讲学,传播科学知识。
在这些过程中,秦惠䇹既是贤外助,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安排好李政道的各项访问活动,协助接待各方来宾,认真听取并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又是贤内助,在幕后为李政道参加各种活动做好充分准备,适时给予提醒和关照,还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确保每次归国访问都能取得圆满成功。
在几十年的岁月长河中,他们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这份深厚的爱情,如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着他们在事业上不断攀登高峰,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与幸福。
然而,这么美满的婚姻,却遭到了命运的无情终结,秦慧䇹不幸得了肺癌,在最后的日子里,李政道放下了一切,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
在妻子离开之后,他没沉湎于悲痛,也没有再婚另娶,而是成立了䇹政基金,以鼓励年轻学子投身科研,如今,李政道也离开了,但他永远地与妻子秦慧䇹长眠于故土。
科学时报——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和夫人秦惠君的故事(图)2005-04-01
澎湃新闻——亲友称李政道骨灰将葬于故乡苏州,夫人已于多年前安葬在东山墓园2024-08-06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