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冒充权威部门:伪造“财政部”“人社部”红头文件/声明,利用公章、官方话术打消疑虑。
德州的李大爷怎么也没想到
一次看似划算的"薅羊毛"竟成了连环诈骗局的开始
近期
国家补贴政策引爆消费热潮
李大爷想趁“国补”期间换台新电视
在某平台看到主播宣传“国补”优惠
李大爷见优惠力度很大
立即入群领取了一张“国补券”
原价4999的电视直接降到了3912元
没想到交易成功后
又有一名“客服”跟李大爷联系
说他“买贵了”
他这还有“内部消费券”可以用
最终电视价格可“砍”到3500元
李大爷信以为真
退了之前的订单
按对方的要求操作
向指定账户转了3500元
正当李大爷暗喜
又省了400块钱时
“客服”突然改口称
“操作超时,订单失效!”
随后诱导他改订另一款电视
需要李大爷先转全款5000元
后期再全部返还
李大爷没多想又转了5000元过去
操作完成后
李大爷迟迟等不到订单
联系“客服”时发现已被拉黑
大爷慌了
急忙询问品牌官方客服
这才知道自己是被假客服骗了
接到李大爷报警后
德州市公安局
天衢新区分局经过调查
迅速锁定嫌疑人王某
成功追回部分被骗钱款
目前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套路解析
近年来
国家对各类消费补贴政策
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诈骗分子也正蠢蠢欲动
打着“国家补贴”的幌子实施诈骗
这类诈骗一般有以下套路
↓↓↓
1. 冒充权威部门:伪造“财政部”“人社部”红头文件/声明,利用公章、官方话术打消疑虑。
2. 虚构高额补贴:以“扶贫资金”“财政补贴”等名目吸引关注,宣称“无需申请”“自动到账”。
4. 套取关键信息:以“验证身份”“激活账户”为由,索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
5. 层层收费陷阱:提现时编造“手续费”“解冻金”“运作费”等理由要求转账实施诈骗。
提示
1 对于来源不明的快递包裹,尤其是内含扫码领奖、补贴等信息的,切勿轻易相信,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2
来源:枣庄市市中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