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降准“择机”之思:平衡内外,谋定而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3:23 3

摘要:2025年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再度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关注。实际上,央行自今年以来便多次强调降准降息要“择机”“适时”推进,这背后蕴含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考量与精准权衡。

2025年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再度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关注。实际上,央行自今年以来便多次强调降准降息要“择机”“适时”推进,这背后蕴含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考量与精准权衡。

降准降息作为央行推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经济运行有着显著影响。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增加银行可支配资金,提升市场货币流动性。以储户存入100元为例,若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至10%,银行可支配资金便从85元增加到90元,更多资金可用于放贷和投资,为市场注入活力。降息则更为直观,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会降低居民购房、企业经营等领域的贷款利率,同时带动存款、国债等低风险投资产品收益率下降,促使市场主体将资金用于投资、消费或购置房产,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降准降息虽积极效应显著,却不能贸然推进,需“择机”“适时”为之,这主要基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因素。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是央行决策的重要考量。2025年的经济环境与2015年大不相同。2015年汇率改革引发人民币贬值压力与资金外流,而2025年美国对全球极限关税施压,自身金融市场却陷入动荡,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但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且不可预测,资本流动复杂性与剧烈程度远超以往。在此背景下,央行若贸然降准降息,即便短期内不会导致大规模资金外流,仍需警惕国际资本流动的潜在风险,防止资本回流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央行密切观察国际市场动态,保持审慎态度,以应对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国内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这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不过,财政政策发力仍有提升空间。央行选择优先发挥财政政策作用,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实施边界,难以长期维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水平。而且,货币政策调整标准化,易于市场理解和解读,而财政政策实施方式灵活,缺乏统一标准,政策传播和解读难度大。当前,我国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政策力度,货币政策则相对谨慎,这既能避免政策调整引发外部过度解读或不当反应,又能将货币政策作为政策储备,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在财政政策效果不足或需要协同发力时发挥作用。

那么,何时可能出现央行降息降准的信号呢?可从人民币汇率、股市与经济复苏三方面观察。若人民币兑美元在境外市场大幅升值,表明人民币贬值压力消除甚至面临升值压力;若股市持续低迷,市场活力不足;若整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回暖态势不明显,当上述三个条件满足两个或全部满足时,降准降息的条件基本成熟。

央行降息降准“择机”“适时”推进,是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与灵活应对。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唯有平衡内外,谋定而动,才能让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稳健前行。

来源:沧海一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