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50多岁的阿姨用晾衣杆将音响粘在天花板,日夜播放电音、大悲咒,逼得邻居卖房、租房、戴耳机睡觉,甚至亲女儿也崩溃求助:“我妈可能有精神问题,但没人能管!”。这场“噪音战争”为何愈演愈烈?是邻里矛盾激化,还是心理问题失控?
2023年至今,上海浦东某小区居民经历了一场长达两年的“魔音噩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一位50多岁的阿姨用晾衣杆将音响粘在天花板,日夜播放电音、大悲咒,逼得邻居卖房、租房、戴耳机睡觉,甚至亲女儿也崩溃求助:“我妈可能有精神问题,但没人能管!”。这场“噪音战争”为何愈演愈烈?是邻里矛盾激化,还是心理问题失控?
一切始于2023年上半年。18楼的阿姨声称楼上楼下“用震楼器攻击她”,于是用晾衣杆将音响顶到天花板,24小时循环播放电音,声浪穿透整栋楼。有邻居形容:“像在迪厅蹦迪,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人卖房逃离,有人花七八万装隔音设备仍不敢入住。去年8月,隔壁邻居不堪其扰搬走后,噪音一度暂停,但今年3月,阿姨突然改播《大悲咒》,佛经声夜夜萦绕,连隔两层的16楼住户都直呼“耳朵要炸”。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更荒诞的是,阿姨曾报警指控19楼“凿洞灌水”,甚至搬板凳蹲守租客。然而物业证实,漏水是她自家问题,19楼空置时她仍坚称“被噪音攻击”。邻居尝试沟通,她却自诩“正义反击”:“没人震我,只有我震别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家庭悲剧。阿姨女儿透露,父母早年离异,母亲30多岁便失业独居,逐渐变得偏执。女儿婚后搬回家试图劝阻,反被音响声逼到崩溃:“她总觉得别人要害她,连我都睡不着觉!”。家人怀疑她患有幻听和被害妄想,但一提就医,她便激烈抗拒。女儿求助居委会、司法所甚至媒体,却陷入“劝不动、管不了”的死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尽管律师指出此举属“侵权行为”,但取证成了最大难题。邻居需自费请公证处录音,维权成本高昂;民警上门调解,阿姨拒不开门;法院即便判决,她也继续“换招报复”。司法所坦言:“没有强制措施,我们也很无助。”。有专家建议,若噪音频次高、恶意明显,可适用“寻衅滋事”条款,但如何界定“社会危害性”仍是模糊地带。
这场风波暴露了城市邻里矛盾的典型困境——当一方陷入偏执,法律与调解皆显苍白。类似案例并不少见:北京曾有人因空调外机噪音对簿公堂,广州有业主用震楼器“互殴”十年。专家呼吁,除了“三所联动”机制,社区需引入心理干预,而法律应细化噪音取证标准,降低维权门槛。
如果你是邻居,会选择报警、搬家还是以噪制噪?若家人出现类似偏执行为,该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小羽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