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日下午,广州白云机场到达大厅,一对夫妻紧紧握住几位身穿白衣的医疗人员的手,眼眶湿润,反复鞠躬致谢。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的孩子在南航CZ6835航班上突发危急。幸好,三位刚刚完成援疆任务返程的广东医生与护士及时出手,成功挽救了这名出生不足一个月、身患重病的
文/通讯员 冯家乐 本报记者 陶鹏 图/医院提供
“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没关系,孩子现在安全了,这就放心了。”
5月2日下午,广州白云机场到达大厅,一对夫妻紧紧握住几位身穿白衣的医疗人员的手,眼眶湿润,反复鞠躬致谢。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的孩子在南航CZ6835航班上突发危急。幸好,三位刚刚完成援疆任务返程的广东医生与护士及时出手,成功挽救了这名出生不足一个月、身患重病的婴儿。
这是一场横跨5000公里、在万米高空上演的生命接力。
当天上午,CZ6835航班从喀什起飞,原本平稳的旅途被一阵广播打破:“各位旅客,机上有婴儿突发疾病,如有医务人员,请尽快前往协助。”
此刻,刚刚完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广东名医进疆工程”医疗任务、乘坐该航班返穗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心肺与重症康复专家梁崎医生、冷雁医生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士长蔡霞,迅速起身。
他们来到患儿身边,只见婴儿面色苍白、极度消瘦、持续哭闹,皮肤干瘪、无泪、无尿,呼吸急促且心跳异常。家属称孩子患有先天性腭裂、重症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出院前还插着胃管,但不慎脱落后几乎没能正常进食。
“孩子很可能已经出现严重脱水。”梁崎迅速做出判断,“如果不补充水分,支撑不到落地。”
在无法插管、缺乏仪器的高空客舱内,医生和护士只能用最原始、最安全的办法——口服补水。
“把糖水稀释一点,不要太甜。”
“好,我来抱住他,你慢慢滴进去。”
蔡霞指导乘务员配好糖水后,梁崎医生小心地抱起婴儿,一滴一滴地将糖水滴入口腔一侧,引导其自然吞咽。全程小心翼翼避免呛咳,确保糖水进入胃部而非气管。
“吞下去了,没呛住!”冷雁在一旁协助观察呼吸节律。
就这样,几位医护人员轮流守在孩子身边,间断喂入近100毫升糖水和50毫升婴儿奶,婴儿黏膜逐渐湿润,哭声也不再尖锐,甚至睁开眼睛望向窗外世界。中途排尿一次、排便一次,状态明显改善。
乘客们纷纷让出座位,机组全程配合,为这场生命接力保驾护航。
飞机抵达广州后,三位医护人员并未“下班”。梁崎和蔡霞迅速打电话协调资源,几经辗转,联系到患儿家属希望前往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他们陪同家属打车前往医院,协助办理急诊入院。此时的婴儿,已接受心电监护、胃管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守护好一个新生儿,就是守护一个家庭。”蔡霞轻声说。
当天晚上,患儿父亲发来短信:“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你们在飞机上的帮助,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这场高空生命救援,其实正是“广东名医进疆工程”成效的一个缩影。
“梁崎、蔡霞、冷雁的义举,是‘名医进疆’的最好诠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广东省援疆医疗队队长肖非表示,“我们会继续推动广东援疆工作,用专业守护生命,让温暖之花在边疆绽放。”
来源:健康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