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佳能EOS R50 V发布于2025年3月27日,是一款注重视频拍摄的APS-C画幅专微相机。提供黑色、白色两种配色。官方定价单机身4799元;搭配RF-S14-30mm F4-6.3 IS STM PZ镜头套机,黑色5999元、白色6199元。
大家好,我是ET,欢迎来到相机笔记。
从EOS R50到EOS R50 V,型号上的小变化,却是机身设计、操作界面、拍摄功能的大革新。
▲ 35mm | F1.8 | 1/200s | ISO-100
▲ 35mm | F1.8 | 1/250s | ISO-100
佳能EOS R50 V发布于2025年3月27日,是一款注重视频拍摄的APS-C画幅专微相机。提供黑色、白色两种配色。官方定价单机身4799元;搭配RF-S14-30mm F4-6.3 IS STM PZ镜头套机,黑色5999元、白色6199元。
主要参数:RF卡口 | APS-C画幅约2420万像素 | DIGIC X影像处理器 | 全像素双核CMOS AF | 标准感光度ISO 100-32000 | 1/4000秒电子前帘快门 | 最高连拍速度15FPS | 最高4K60p | 3英寸约104万点旋转触摸屏 | UHS-II SD | LP-E17 | 标准重量约323g(黑色)
EOS R50 V是一款为视频而生的相机,开启了佳能EOS V系列的新篇章。它不仅有紧凑轻便的机身与方便易用的界面,还有继承自旗舰机型的拍摄性能与记录功能 —— 得知它有多种记录格式选择和“自定义图像”时,我还是感到很惊喜的,毕竟这是只有R5 Mark II、EOS R1才引入的专业特性。
从官方公布的“开发访谈”不难获知,佳能团队在EOS R50 V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与巧思,是一款相当用心的普及型产品。
针对“没有机身防抖”的疑虑,一方面在这个定价上,很难兼顾机身防抖、小型化与散热;另一方面是包括套装镜头在内,绝大部分佳能RF镜头都有内置IS功能。实际拍摄中,结合数码IS和慢动作,不用稳定器也能创作出观感舒适的影像。
最后,EOS R50 V保留了电子前帘快门和多功能靴,支持高速连拍与外接闪光灯,并没有因为偏重视频而在拍照功能上做出妥协。
与同期发售、价格近似、都以视频功能为卖点的PowerShot V1相比,我觉得EOS R50 V更适合作为“第一台视频机”。可换镜头意味着无限的创作可能性,可以搭配大光圈定焦获得自然光学虚化、搭配长焦镜头捕捉远处细节。而这也意味着EOS R50 V可以满足从入门到进阶的长期需求。
机身设计
EOS R50 V是第一台取消EVF的RF卡口专微相机。开发团队考虑到不少视频创作者会在相机顶部安装附件(比如兔笼),特意将模式转盘、主拨盘都做成平整无凸起的。
机身一角设有前部、顶部均可观察的录制指示灯,卡口一角有方便自拍时使用的录制按钮,手柄一侧还有便于竖拍时固定的第2个1/4英寸螺孔……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供最好的视频拍摄体验。
虽然没有内置散热风扇,但EOS R50 V使用了镁合金框架并为扩散热量做了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了长时间连续录制能力。
(官方素材)
操作界面
除了机身设计外,EOS R50 V还对操作界面做出了大刀阔斧式的改良,最明显地就是拍摄模式转盘上没有P/A/S/M等曝光模式,8个选择中有7个都是针对视频拍摄。
这不仅是明确相机用途的取舍,通过自定义模式切换录制设置其实也是更高效的选择。比如我会将C1设置为“4K30p+色彩滤镜+数码IS:强”用于日常拍摄,C2设置为“4K30p+Canon Log 3”,用于使用脚架的拍摄,而C3设置为“4K60p+Canon Log 3+数码IS:标准”则用于录制一些可能需要后期慢动作的B-Roll。
EOS R50 V是佳能第一款提供S&F变速拍摄模式,可以直接输出慢动作又或是快动作视频。
(慢动作)
(快动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OS R50 V针对竖拍操作重新设计了视频操作界面。比如以往的Q键速控菜单是分布在屏幕两侧的,现在改为横屏居右、竖屏居下,切换更自然,手指的操作范围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TIPS:关于S&F模式
菜单选择包含记录、回放两个帧率。记录帧率>回放帧率,比如以60p录制、24p回放,就是2.5倍慢速视频;记录帧率
以往佳能相机只有“高帧频”,且回放帧率是根据系统频率固定的(NTSC下只有30p),而现在可以选择直接输出24p视频。而以往想要快速视频需要设置“延时短片”,倍速并不直观,记录格式和色彩也与S&F有所区别。
成像核心
EOS R50 V与原版EOS R50一样采用了APS-C画幅约2420万像素CMOS与DIGIC X影像处理器,在照片拍摄时具有ISO 100-32000的标准感光度、视频录制时则为ISO 100-12800。
在对焦方面,EOS R50 V可以识别包括马、飞机在内的更多被摄对象,还能像R5 Mark II、EOS R1一样注册人物优先级。比如拍摄学校活动时,就可以先把自己孩子的照片注册到相机里,从而实现优先识别对焦。
色彩选择
EOS R50 V具有3种色彩系统
- 经典的“照片风格”,既可用于照片也可用于视频;
- 14种色彩滤镜,以往只可用于视频,现在也可用于照片。
- 继承自CINEMA EOS的“自定义图像”,仅可用于视频。除了Canon 709、Canon Log 3等预设外,我们还可以导入自定义Lut,直出风格化视频。
为了便于大家切换,机身背面提供了“COLOR”按钮,并且它的序号数字刚好也是3。
视频录制功能
EOS R50 V继承了新一代CINEMA EOS电影机的文件系统,不仅提供了4种记录格式,所有格式都能使用包含Canon Log 3、Canon 709在内的自定义图像。比如我们工作室最常用的是“XF-HEVC S YCC420 10bit”,在PC上回放、剪辑更友好。
记录尺寸方面,EOS R50 V支持
- 无裁切、4K、最高30p(6K超采样)
- 约1.5x裁切、4K、50p/60p(点对点)
- 无裁切、FHD、最高120p
在无裁切记录模式下(且不使用自定义图像),我们还可以开启“电影视图”,在视频上下添加黑条遮挡,从而呈显约2.35:1的电影感画面。
EOS R50 V还支持平滑皮肤与特写演示用自动对焦。两项功能可以同时开启(在平滑皮肤模式下开启“特写演示用自动对焦”),既可用于视频录制(比如产品测评视频)也可用于推流直播。
TIPS:关于记录格式
- XF-HEVC S YCC422 10bit,即H.265 10bit 422。画质最高、文件尺寸适中,但需要苹果M芯片、英特尔核显/GPU、英伟达RTX50系列GPU才能硬解码。
- XF-HEVC S YCC420 10bit,即H.265 10bit 420。色彩精度有降低(在绿幕抠图时会有明显差别)、码率较小,大多数电脑都支持硬解码。
- XF-AVC S YCC422 10bit,即H.264 10bit 422。画质较好、文件尺寸较大,大多数电脑都支持硬解码。
- XF-AVC S YCC420 8bit,H.264 8bit 420。画质最差、文件尺寸最小,不建议用于LOG和HDR拍摄。
照片拍摄
EOS R50 V具有和原版EOS R50基本相同的拍摄性能与辅助功能,包括
- 电子前帘快门最高1/4000秒、最高12张/秒
- 电子快门最高1/8000秒、最高15张/秒
- 支持对焦包围与机内景深合成
- 支持全景拍摄
EOS R50 V配备了多功能数字靴,可以直接使用EL-5、EL-10这两款原厂闪光灯。通过AD-E1转换器,也能兼容更多型号上光灯。
连接和其他
EOS R50 V可通过多功能数字靴安装DM-E1D立体声麦克风并实现数字音频传输,也能选配TASCAM的XLR麦克风适配器秒变“甲方快乐机”(适配器需要安装电池盒)。
在连接方面,EOS R50 V具备10Gbps的USB Type-C接口、2.4GHz / 5GHz双频Wi-Fi和蓝牙。可以通过USB流式传输、HDMI接口、Wi-Fi无线网络共3种形式完成直播,也能通过手机App或无线遥控器实现遥控拍摄。虽说在这个尺寸的相机上有些奢望,但如果是全尺寸HDMI就真得更完美了。
套装镜头
与EOS R50 V同期发布的还有一款RF-S14-30mm F4-6.3 IS STM PZ,这是佳能首款内置电动变焦的RF卡口镜头。内变焦设计,变焦过程中镜筒长度保持不变。等效焦距约为22.4-48mm,覆盖了超广角到标准焦距。较为宽广的视角,让手持自拍更舒适,也避免了开启数码IS就变成了大头照。
除了镜头上的电动变焦环外,我们还可以通过EOS R50 V上的电动变焦杆,又或者蓝牙遥控器、手机App控制电动变焦。在EOS R50 V上,我们可以自定义变焦杆、变焦环的速度,轻拨和完全拨动都有1-15个等级。如果将RF-S14-30mm F4-6.3 IS STM PZ安装到其他EOS R系列相机上,就不能自定义变焦速度了。
使用电动变焦可以实现平滑的视角切换,让拍摄“希区柯克变焦”效果变得更容易。
RF-S14-30mm F4-6.3 IS STM PZ本身具有5级防抖。搭配EOS R7等具有五轴机身防抖的相机时,还能实现最高7.5级的协同防抖。后对焦设计配合导螺杆型STM步进马达,合焦平滑快速;约15cm的最近对焦距离和约0.38x的最高放大倍率,也能兼顾一些静物小品拍摄。
和近期推出的其他RF卡口镜头一样,RF-S14-30mm F4-6.3 IS STM PZ也支持呼吸校正,在近摄焦点转换时可以获得更舒适的画面效果。
▲ 35mm | F1.8 | 1/800s | ISO-250
▲ 35mm | F1.8 | 1/400s | ISO-100
▲ 35mm | F1.8 | 1/200s | ISO-100
▲ 35mm | F1.8 | 1/125s | ISO-100
▲ 35mm | F1.8 | 1/60s | ISO-100
▲ 35mm | F1.8 | 1/200s | ISO-200
▲ 35mm | F1.8 | 1/500s | ISO-200
▲ 35mm | F1.8 | 1/640s | ISO-200
来源:溢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