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5日,“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历时四个多月的艺术盛会,以“蓉荣”为主题,既是对成都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亦彰显了这座城市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包容与创新精神,更是天府艺术公园作为“城市美学容器”,对构建
2025年5月5日,中国成都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闭幕活动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2025年5月5日,“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历时四个多月的艺术盛会,以“蓉荣”为主题,既是对成都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亦彰显了这座城市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包容与创新精神,更是天府艺术公园作为“城市美学容器”,对构建城市公共艺术生态新范式的一次全新尝试。自2024年12月27日盛大启幕以来,艺术季特别呈现了由国内外杰出艺术家与建筑师创作的五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同时联动对话交流、艺术展演、艺术工坊、实验项目及文化市集五大板块活动,共同勾勒出一幅以当代艺术为笔触绘就的“芙蓉花开,四十里锦绣”的美妙图景,为市民与游客呈现了一场兼具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城市艺术盛宴。
本届艺术季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投资有限公司主办,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UCCA Lab策展呈现,SO CREATIVE STUDIO担任视觉设计。
姜杰,《今夕是何年》,2020,竹子、烤漆,12 m(× 99)。“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展览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摄影:郭新新@AGENT PAY 。图片由UCCA Lab提供。
杨冕,《芙蓉传奇》,2024,综合媒介、塑料盆、LED灯组,尺寸可变。“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展览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图片由UCCA Lab提供。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以成都城市文化生活新地标——天府艺术公园为载体,共举办了40余场文化艺术活动,包括2场学术对话、近20场艺术展演、10余场工作坊以及4场大型文化市集,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持续联结和纳入在地文化社群,更展现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天府活力和诗性栖居的城市魅力。
多元艺术语言,诠释城市独特气质与风貌
史蒂夫·梅萨姆,《下》,2024,聚酯纤维布料、风扇、LED灯,尺寸可变。“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展览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摄影:郭新新@AGENT PAY 。 图片由UCCA Lab提供。
刘阳(大料建筑),《摇太阳》 ,2024,铝板、弹簧钢、金属防护网,大圆盘直径8m,小圆盘直径2.6m。“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展览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摄影:郭新新@AGENT PAY 。图片由UCCA Lab提供。
Ether. Studio&卓见设计,《时间之诗》,2024,金属复合材料、LED灯材,4.5 × 2 × 7.4m。“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展览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摄影:郭新新@AGENT PAY ,由延时摄影技术拍摄。图片由UCCA Lab提供。
本次艺术季特邀国内外杰出当代艺术家姜杰、杨冕,史蒂夫·梅萨姆(Steve Messam),以及建筑工作室大料建筑、Ether. Studio&卓见设计,运用不同材料与媒介,通过五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以多元的艺术语言诠释“蓉城”之“荣”。Ether. Studio&卓见设计的《时间之诗》,以当代科技手段重新诠释蓉城的文化标识——芙蓉花;杨冕的《芙蓉传奇》以近百米尺幅重构芙蓉花姿态,在古典与当代的交织中展现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料建筑的《摇太阳》将成都标志性文化符号“太阳神鸟”图像演绎为现代公共艺术装置;姜杰的《今夕是何年》以竹为媒介构建与建筑的对话及对城市未来的诗意想象;史蒂夫·梅萨姆的《下》以艺术家代表性的大型气模装置语言演绎其对“蓉荣”的别样解读。
对话与跨界实践,激活兼具在地性与国际视野的文化生态
本次艺术季通过学术对话建构理论深度、艺术展演强化感官体验、艺术工作坊深化公众参与,形成多维度的艺术介入模式,既彰显成都“创新不随流”的城市气质,亦为当代艺术在地化实践提供鲜活样本。
(左起)成都A4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蓉荣”参展建筑师刘阳、艺术家马灵丽、“蓉荣”参展艺术家杨冕,UCCA Lab艺术总监刘雪丽在“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开幕对话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图片由UCCA Lab提供。
(左起)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成都A4美术馆馆长孙莉在“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闭幕对话现场,由(右一)UCCA公共实践策划人吴伊瑶主持, 天府艺术公园,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在学术对话方面,开幕邀请了A4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艺术季参展建筑师刘阳、艺术季参展艺术家杨冕、出生于成都的艺术家马灵丽,以及UCCA Lab艺术总监刘雪丽,围绕“艺术蓉城何以’蓉荣’”,以独特的艺术感知、敏锐的城市文化洞察和多元的艺术实践探索,共话成都在地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闭幕则特别策划了《徐冰:想想办法!》新书发布会暨深度对话,邀请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A4美术馆馆长孙莉、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和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由UCCA公共实践策划人吴伊瑶主持,以“当代艺术如何塑造共生城市”为题,从市民文化与艺术创作、学术与公共教育、儿童艺术教育等维度,共同探索了艺术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未来发展路径。而由UCCA Kids团队创作的儿童故事绘本《徐冰:想想办法!》的新书发布,通过艺术家徐冰的创作故事与儿童美育实践的深度联动,成功将艺术季的文化影响力延伸至城市的未来代际。
儿童故事绘本《徐冰:想象办法!》
艺术展演汇集了音乐现场、流动艺术和剧目演出等形式,携手独具风格的表演团体,打造跨越艺术边界的感官盛宴:“世界融合音乐展演”以手碟、迪吉里杜管等世界乐器与电子设备,在以公共艺术作品为灵感设计的演出区域,即兴演绎“蓉荣之音”;火舞表演引领人们穿越时空回到远古部落时代,感受自然的纯粹之美;高跷互动巡游将传统高跷艺术与现代戏剧表演结合,通过激发参与者的互动,增强公众文化参与,促进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认同。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公共活动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4。图片由UCCA Lab提供。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闭幕活动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艺术工作坊以艺术为媒介,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切身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艺术家和小朋友”系列儿童工作坊以艺术启蒙为核心,基于《徐冰:想想办法!》绘本与马蒂斯绘本,通过解构文字艺术与色彩实验,引导儿童探索语言符号的跨界表达与艺术思维的创造性转化。非遗工坊以情人节为契机,邀请情侣共同打造一场充满温度与创意的艺术体验。艺术家坚春天的“种字小屋”则以互动书写艺术,邀请公众共创城市文化图景,强化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对话性。
丰富文化体验,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新活力
本次艺术季还精心策划推出了多场别具特色的文化市集活动,为成都市民的户外生活注入了全新活力。新春市集以传统年俗为基底,融合本土匠人的非遗技艺展示与多场音乐演出,以文化温度和年俗符号链接市民情感。闭幕市集则围绕“蓉荣花季”主题,融合文创IP、鲜花绿植与手作饰品等多种元素,将天府艺术公园转化为春意盎然的城市艺术舞台。此外,还创新引入独立书店集群与诗歌主题特展,通过文字装置与即兴创作打破艺术与日常的边界,拓展城市生活的体验维度,共同编织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所独有的文化温度与精神厚度。
“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闭幕活动现场,天府艺术公园,2025。图片由UCCA Lab提供。
随着“蓉荣——首届成都天府艺术季”的圆满闭幕,成都的城市艺术画卷又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蓉荣”艺术季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UCCA Lab在成都在地性公共艺术的持续实践,在这座兼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特质的世界文化名城,将继续以艺术为叙事语言,创造属于成都的“蓉荣”故事。
来源:成都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