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中心鄂十文铜元作为湖北铜元大名誉品,存世量稀少,正面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央凸起阴刻“鄂”字彰显地域特色,珠圈外上端镌满文与“丙午”纪年,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环“当制钱十文”清晰标示面值;反面蟠龙张牙舞爪,龙身矫健蜿蜒,龙爪锋利如钩,
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中心鄂十文铜元
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中心鄂十文铜元作为湖北铜元大名誉品,存世量稀少,正面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央凸起阴刻“鄂”字彰显地域特色,珠圈外上端镌满文与“丙午”纪年,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环“当制钱十文”清晰标示面值;反面蟠龙张牙舞爪,龙身矫健蜿蜒,龙爪锋利如钩,龙目炯炯有神,周围环绕英文“TAI CHING COPPER COIN”体现国际视野。该币采用机器压铸工艺,黄铜材质泛自然包浆,龙纹细节立体传神,鳞片细腻颗粒可见,边缘处理细腻完美,历经百年仍色泽温润,包浆自然浑厚。其铸造正值1906年清末,其艺术价值与稀缺性备受收藏界推崇,最终以RMB177万元高价成交,成为钱币拍卖市场的焦点。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壹分铜币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壹分铜币,正面中心位置镌刻着国民党党徽图案,上方环绕“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字样,彰显历史年代与政权象征。背面中间醒目铸有面额“一分”,外围环绕嘉禾图案,寓意吉祥丰收,纹饰简洁而富有深意。该币铸于国民党统治区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1948年,为应对货币贬值、稳定金融体系而铸,作为金圆券辅币短暂发行。其铸造历史跨越多个年份,但1948年发行量极少且流通时间不足两月,存世稀少。铜币直径约2厘米,重量约3.5克,形制小巧而精致。此币不仅见证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末期的经济困境,更因其稀缺性成为钱币收藏领域的珍品,市场价值极高,曾在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包括用户提及的RMB145万成交价,凸显其深厚的收藏投资潜力。
双旗币开国纪念币十文
双旗币开国纪念币十文,钱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包括左边的十八星旗和右边的五色旗,象征着全国一统与民族大团结;上环刻有“中华民国”四字,下环为“开国纪念币”五字,左右两边饰以樱花图案。背面图案由两株稻穗组成的嘉禾纹构成,中央竖写“十文”二字,寓意丰收与富足,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该币铸造于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国家的新生而铸造的。它的发行,标志着中华民国政府的正式成立,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此币采用机器铸造,相比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其图案更为清晰,边缘更为规整,大大提高了货币的防伪性和流通效率。币面图案线条流畅,军旗与五色旗的纹理细腻清晰,就连旗帜上的每一颗星、每一道褶皱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足见当时铸币工艺的精湛。最终,这枚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铜币在拍卖会上以RMB148万元高价成交,成为钱币收藏市场的焦点。
孙中山像金本位帆船红铜币
孙中山像金本位帆船红铜币,正面精镌孙中山像,其五官轮廓清晰,神态庄重,展现出一代伟人风范。背面是一艘帆船在波涛中奋勇前行,线条流畅自然,充满动感。其色泽自然,深浅合适,历经岁月仍不失金属光泽,文字有力,无论是币面上的年份、面值,还是图案线条,都清晰规整,体现出精湛的铸造工艺。包浆自然,是长期在自然环境中氧化形成,绝非人工刻意做旧可比。且材质上乘,选用优质镍材,质地坚韧,保证了钱币的耐用性中华民国成立,为满足新政权货币流通需求并庆祝历史变革而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作为研究民国初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艺术价值与稀缺性在收藏市场备受推崇,最终以RMB153万元高价成交,成为钱币拍卖市场的焦点。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