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则情况说明,激起了医疗学术界千层浪。在该院护士霍某某的论文中: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网友惊呼,男性哪有子宫?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则情况说明,激起了医疗学术界千层浪。在该院护士霍某某的论文中: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网友惊呼,男性哪有子宫?
据悉,该论文于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上。目前,医院方已经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在医学领域,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子宫肌瘤作为妇科疾病,其发病群体明确为女性。而这篇论文,却公然违背这一常识,将男性患者纳入子宫肌瘤的研究范畴,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上的低级错误,更是对学术诚信的公然践踏。
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学术研究失去了诚信的支撑,不仅会误导后续研究,浪费科研资源,更会损害学术界的公信力,让公众对学术成果产生质疑。此次“男性确诊子宫肌瘤”事件,无疑给学术界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追求学术成果的道路上,必须坚守诚信底线,不能为了一时的名利而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学术的监管和审查,容不得一点掺水。从医院和学术期刊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他们监管和审核方面的漏洞。医院作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单位,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更应该严格把关,对投稿论文进行严谨的审核和评估,杜绝学术不端论文的发表。
重塑学术信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研人员作为主体,应秉持对真理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以严谨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开展研究工作。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将学术诚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从源头上培养科研人员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平台,应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学术容不得半点掺水,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好学术诚信这条生命线,让学术成为追求真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蓝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