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只卤鹅“飞”出山城重庆荣昌政府直播带货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5:40 2

摘要:清晨五点,荣昌区仁义镇白鹅养殖基地里,养殖户老周正往卡车上装笼。“这批鹅赶在中午前送到中央厨房,下午就能变成真空包装的卤鹅发往全国。”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脸上洋溢着笑意,“去年养了3000只鹅,光政府食堂就收了1200只,每只比市场价多赚5块钱。”

清晨五点,荣昌区仁义镇白鹅养殖基地里,养殖户老周正往卡车上装笼。“这批鹅赶在中午前送到中央厨房,下午就能变成真空包装的卤鹅发往全国。”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双手,脸上洋溢着笑意,“去年养了3000只鹅,光政府食堂就收了1200只,每只比市场价多赚5块钱。”

这是重庆荣昌“政府引导+电商直播+在地产业”模式的生动缩影。这个以“中国畜牧科技城”闻名的西部小城,正用一只卤鹅撬动乡村振兴大棋局——2024年通过该模式售出29万只卤鹅,政府食堂消耗2万斤鹅肉,带动1.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政府“接招”:从流量到留量的破局之道

去年3月,荣昌汉子林江穿着大花袄在春熙路追着国际网红“甲亢哥”投喂卤鹅的视频爆红网络,单条播放量突破1.2亿次。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荣昌区委、区政府迅速行动:授予林江“卤鹅首席推介官”称号并奖励10万元,推动其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的食品科技公司。

“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关键要把热度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荣昌区商务委主任王强介绍,政府同步启动“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投资3亿元建设智能化中央厨房,引入真空锁鲜技术将保质期延长至15天,破解“现卤难储运”的痛点。数据显示,发布会后三天内,“荣昌卤鹅”抖音搜索量环比激增230%,文旅订单转化率提升至17%。

电商“破圈”:从田间到云端的立体网络

在荣昌电商产业园,3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里,主播“鹅嫂”正对着镜头演示“三刀剁鹅法”。案板上,油亮的卤鹅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弹幕里“买买买”刷屏不断。“每天三场直播,场均销售额超50万元。”运营负责人介绍,基地已孵化1000家网店,推动线上销售占比从12%提升至40%以上。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效显著:小罗卤鹅通过京东“乡村振兴馆”年销12万只,黄二姐卤鹅的百年老卤故事在抖音获赞200万次,顺丰快递专门开通“锁鲜专线”,日均发货量突破5000单。更令人惊喜的是,卤鹅被嵌入马拉松、龙舟赛等200余场活动,游客可以拎着卤鹅体验织夏布、做陶器的非遗工艺,单客消费水平提高62%。

产业“裂变”:从单品到生态的价值重构

“一只鹅浑身是宝。”荣昌区畜牧局专家介绍,除了卤鹅,鹅绒、鹅肠、鹅毛等副产品正被深度开发。与内江隆昌协同打造的羽绒制品产业园已签约3家羽绒服企业,每只鹅的副产品收益从25元提升至80元,推动产业利润率增长3倍。在安陶小镇,游客用陶器盛装卤鹅并附赠DIY制陶课程,文旅体验项目将游客停留时间从1.8小时延长至4.5小时。

产业链延伸带来的不仅是效益提升,更是就业扩容。荣昌区建立“红黑榜”动态公示制度,运用AI监控系统实时分析卤制流程,设立“卤鹅消费维权基金”,推行“1小时先行赔付”,从严监管提升全域卤鹅店合规率。目前,全区卤鹅产业直接带动就业2.3万人,其中农户占比超70%。

县域样本:从“网红”到“长红”的启示

荣昌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的生态体系。政府通过“官方背书+市场运作”双轨推动,既接住流量又管好质量;企业通过中央厨房统一配方、区域仓库微调风味,实现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平衡;农户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全链条受益。

“这不是简单的直播带货,而是一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农业农村部专家评价,荣昌将非遗技艺、文旅资源、电商生态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产业升级、文化增值、农民增收”的三重路径。

暮色四合,仁义镇的白鹅养殖基地亮起灯光。老周数着当天的订单,手机里弹出新消息:政府食堂下周又要采购2000只鹅。窗外,一辆冷链货车缓缓驶出,车上满载的不仅是卤鹅,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来源:愤怒的火柴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