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3日上午10时,济南上空骤然响起防空警报声,鸣响持续近20分钟。这并非突发危机,而是济南市为纪念“五三惨案”97周年而进行的年度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2025年5月3日上午10时,济南上空骤然响起防空警报声,鸣响持续近20分钟。这并非突发危机,而是济南市为纪念“五三惨案”97周年而进行的年度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历史背景:
1928年5月3日,日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对济南发动突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超过6000人,焚毁大量建筑,成为济南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自1999年起,济南市将每年5月3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通过警报声唤醒市民对历史的记忆,强化国防意识。
警报信号详解: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提示市民迅速进入人防工程;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模拟敌机空袭的紧急状态;灾情警报:鸣15秒,停10秒,鸣5秒,停10秒,反复3遍,用于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预警;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宣告危险解除。作为活动主会场,泉城广场同步举行了“金盾—2025”人民防空紧急疏散演练。市民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模拟遭遇空袭时的疏散路线,学习防化服穿戴、防毒面具使用等技能。现场还展示了无人机监测系统、应急通信设备等国防动员装备,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体验。
济南市国动办策划了“五三国防动员普法宣传教育周”,通过三大板块深化教育效果:
知识普及:播放《人防工程保护》《防空警报识别》等科普动画,手摇警报器演示警报信号差异;互动体验:设置“国防心愿墙”和公益市集,市民可参与手工艺品制作,写下对国防事业的支持;有奖竞答:围绕《人民防空法》和军事设施保护展开问答,优胜者获赠应急救援包。为确保警报试鸣顺利,济南市提前5天通过短信、电视、新媒体等渠道发布通告,并组织检修全市警报设施,测试信号传输系统。活动采用“省市一体”协同机制,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应对突发状况。
济南市国动办副主任李洪伟指出,警报试鸣不仅是缅怀先烈,更是“在鉴往知来中积蓄奋进力量”。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俄乌冲突、中东危机等事件频发,济南通过强化国防教育,回应了“居安思危”的时代需求。
技能提升:市民掌握防空防灾技能,降低突发事件伤亡率;资源整合:政府、军队、社区联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科技赋能:无人机、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提升预警效率。济南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化资源,通过“国防+旅游”模式吸引游客。五一假期期间,泉城广场的装备展示区成为热门打卡点,外地游客通过参与活动,加深对济南历史与城市精神的认知。
老济南人的情感共鸣: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表示:“每年警报响起,都会想起祖辈讲述的惨案故事。现在的演练让我们知道,和平年代也要保持警惕。”年轻一代的国防认知:大学生王琳在体验防化服穿戴后感慨:“以前觉得战争很远,今天才明白国防是每个人的责任。”国际游客的多元视角:来自泰国的游客素帕猜拍摄演练视频分享至社交媒体,称“济南的警报声是对全球和平的呼唤”。济南计划推出“国防主题剧本杀”“虚拟空袭体验馆”等项目,吸引青少年参与。同时,利用AR技术还原五三惨案历史场景,增强教育沉浸感。
山东省国动办提出,将借鉴济南经验,推动全省防空演练标准化,并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的跨区域联合演习。
济南拟举办“国际城市安全论坛”,邀请海外专家分享防空防灾经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应急管理合作。
当防空警报划破济南的天空,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警醒。从五三惨案的血泪教训到现代国防的全民实践,济南用行动证明:一座城市的强大,不仅在于经济与科技,更在于每个市民心中永不熄灭的忧患意识。正如活动主题所言——“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这12个字,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时代的宣言。
(本文综合引用自济南市人民政府通告、闪电新闻、新浪网等多方信源)
互动话题: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有类似的国防教育活动?欢迎分享你的经历与看法!
来源:浩哥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