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近段时间的小米汽车变得尤为“安静”,这从雷总缺席热闹非凡的上海车展就能看得出来。不过,即便小米变得“低调”起来,但没想到一则文案的变动,又让它引发了行业震动。
因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近段时间的小米汽车变得尤为“安静”,这从雷总缺席热闹非凡的上海车展就能看得出来。不过,即便小米变得“低调”起来,但没想到一则文案的变动,又让它引发了行业震动。
近日,小米官网及App订购页面,对SU7新车订购页面措辞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看,小米SU7标准版车型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改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车型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可以说,此次措辞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意义。毕竟要知道,尽管只是简单的名称调整,但这背后却是多少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前有特斯拉车主在开启Autopilot后睡觉、蔚来车主在NOP模式下追尾工程车,后有一辆开启智驾功能的小米SU7在高速行驶时撞上路障,造成三人死亡……一桩桩以生命为代价的事故,揭露的便是辅助驾驶中的认知缺陷:消费者总把“辅助”当成“自动”。
事实上,在此之前,无论是各大车企的官网,还是新车发布会上,总会出现“解放双手”“全场景智驾”“全国都能去,有位就能停”等等词语,再配合宣传片上演绎的丝滑功能,多少用户都产生了可以放手的“错觉”?但就像是把游泳圈当成了救生艇,在浪潮来袭之时,才发现完全没有自保能力。
毫无疑问,当智能驾驶的光环褪去,行业也必须要反思与纠错。4月16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智驾)领域的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
工信部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在车企这边,华为也联合11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要求“营销透明、功能边界清晰”。此前,部分车企以“L2.9”“无限接近L3”等话术误导消费者,如今这类宣传已被明令禁止。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而之前车企玩得不亦乐乎的“文字游戏”,也该告一段落了。
不得不承认,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智驾”祛魅运动。别看“全民智驾”说得好听,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拉低智驾的门槛,所谓的高阶智驾甚至还没有配备激光雷达,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一出事就到了驾驶员全责。就目前看来,所谓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很多车企的宣传过于浮夸,让消费者对智驾的期望过高。
当车企开始集体修改文案,也应该明白技术的真正进步不是靠宣传出来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责任的落实。只有真正安全、可靠、实用的智驾技术,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而对于消费者来讲,必须理性地看待智驾技术,再先进的系统也只是副驾驶,方向盘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毕竟生命经不起“侥幸”。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小米此次修改的不止是智驾文案这么简单,这背后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以后的话,车企也不敢随便乱吹智驾了,毕竟有些浑水摸鱼的品牌也没有那个胆子承担责任,对于这场看似退步却进步的“运动”,你怎么看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言车有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