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护‘一老一小’,就是守护民生底线,我们运用法治的力量,为群众筑起‘防护墙’,点亮‘引路灯’。”苏州市相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晓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深入推进“老幼共知”法律服务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滴灌式服务、协同共治机制、沉浸式普法课堂等创新举措,让
“守护‘一老一小’,就是守护民生底线,我们运用法治的力量,为群众筑起‘防护墙’,点亮‘引路灯’。”苏州市相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晓雯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深入推进“老幼共知”法律服务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滴灌式服务、协同共治机制、沉浸式普法课堂等创新举措,让法治阳光温暖银发群体,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
实施“老幼共知”专项行动 法治关怀更精准
“我这把老骨头基本上是出不了门的,多亏了你们跑前跑后……”日前,在家人的搀扶下,朱某颤颤巍巍地将一面“贴心服务解民忧,认真办事暖人心”锦旗送到了相城公证处。
原来,朱某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相城公证处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全流程助老服务,通过大数据核查被继承人档案,利用休息时间走访证人,上门为老人办理公证手续,切实帮老人解决了难题。
这一暖心服务,正是相城区司法局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关爱老年人群的生动写照。为满足老幼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该区出台发布《“老幼共知”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解题党建”思维融入主责主业,强化党建引领力、工作推动力、资源聚合力的“三力协同”,积极构建“党建+法治+服务”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在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净土”监管体系、反家暴联动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量体裁衣式法治服务套餐,切实营造关心关爱老幼群体的良好法治氛围。
“3+N”聚力化解家事纠纷 法治春风拂桑榆
“不养我,就告你!”“去告吧!你和我妈离婚后就外出打工,这么多年了,你尽过父亲的责任吗?”这是日前发生在相城区某调解室里的真实一幕——陈某与儿子张某因赡养问题剑拔弩张,相互怒怼。最终,在调解员“背靠背疏导、面对面恳谈”的调解和引导下,张某被打动了,表示同意赡养父亲。他拉着调解员的手,感激地说:“这场调解就像春风一般,化开了我们父子间的坚冰!”
近年来,相城区司法局积极构建“3+N”家事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化解涉老纠纷。他们以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聚合司法、民政、妇联、律师协会等多方资源,全力推进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与此同时,相城区司法局还积极推行“线上+线下”联动模式,邀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针对涉老疑难纠纷制定“一对一”调解方案,切实满足老年人群个性化需求,为老年人权益保障筑牢“法治防线”。
擦亮“法润青苗”品牌 法治教育护成长
“宪法是怎样诞生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颁布的?现行宪法又是在哪一年通过的?”在苏州宪法宣传教育馆(相城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与讲解员的解答声交织成了独特的法治教育乐章,一群青少年正在踊跃参与互动。
相城区司法局深度挖掘宪法宣传教育馆的阵地优势,将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宪法宣传体系。通过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先后组织多批次青少年走进宪法宣传教育馆,开启“沉浸式”的宪法学习之旅。在光影交错的场馆中,借助沉浸讲解、场景模拟、电子屏互动等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回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光辉历程。
宪法宣传教育馆还坚持依托“法润青苗”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创新开设“法惠阳澄”特色课堂。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巧妙融合,策划开展法治宫灯制作、法治中国结编织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穿针引线、勾勒图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在寓教于乐间培树正确的法治观念与人生价值取向,让宪法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相法轩
编辑:沈 一 审核:袁 涛 签发:顾晓雯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