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健康的生命开端,远离可预防的疾病与感染。为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近日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区域路线图(2024–2030年)》。
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健康的生命开端,远离可预防的疾病与感染。为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近日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区域路线图(2024–2030年)》。
该路线图评估了自2018年以来亚太地区21个重点国家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加强各国战略和行动计划提供了指导,旨在通过未来五年努力,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前终结儿童感染这三种疾病的母婴传播。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确保以下措施落地:所有孕妇及其伴侣均能接受产前三项疾病筛查,感染者获得及时治疗,提供安全分娩服务及婴儿喂养指导,并为新生儿提供预防性治疗(如暴露后预防)和疫苗接种。
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已成功消除艾滋病与梅毒母婴传播,目前正在筹备乙肝消除认证工作。不丹、柬埔寨、中国和蒙古亦取得显著进展,相关国家或已接近消除认证标准,或正按预定进程稳步推进。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孕产保健部主任王爱玲博士表示,中国于24年前启动消除母婴传播计划。她指出,当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率已降至1.3%,这一进展得益于服务整合模式的实施。
“消除母婴传播并非独立服务板块,"王爱玲博士说,"母婴传播防控已全面融入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我们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采取整合型服务模式共同推进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实施。”
尽管多国已切实履行防控承诺,但在实施层面仍存在重大挑战,亟待全球及区域卫生合作伙伴强化支持机制,以加快推进消除进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算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该地区通过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已成功避免约7.2万名儿童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最新监测表明,2023年仍有约1万名儿童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亚太及东欧中亚地区主任伊蒙·墨菲强调:“本地区每日仍有约30名儿童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带着本可预防的疾病出生,每个家庭都应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防治服务及社会支持,确保每个孩子都拥有零艾滋的人生起点。"
该路线图强调,需要加强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监测,并需要将乙肝防治策略全面纳入消除母婴传播的政策框架。文件明确七大战略优先事项指导国家行动,包括:强化政策领导力、实现服务全民覆盖、推进与妇幼保健系统整合、深化社区参与、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同时提供分阶段实施指南,涵盖从初期规划、认证准备到长效维持等全周期管理,并要求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及人权保护措施。
区域消除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核心利益攸关方协同推进,以及社区组织、受影响人群及女性群体的深度参与。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构建儿童及其家庭获得全面保护并实现健康发展的世代愿景。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