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么算的!这种模式合理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6 23:11 2

摘要:娱乐圈的“工资条”总让人好奇又困惑——为什么有的明星能年入上亿,有的却出道六年分文未收?最近乐华娱乐旗下女团成员王怡人自曝“零工资”事件,直接把艺人收入分配模式推上热搜,网友直呼“原来明星也要打工还债!”

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么算的!这种模式合理吗?

娱乐圈的“工资条”总让人好奇又困惑——为什么有的明星能年入上亿,有的却出道六年分文未收?最近乐华娱乐旗下女团成员王怡人自曝“零工资”事件,直接把艺人收入分配模式推上热搜,网友直呼“原来明星也要打工还债!”

“出道六年没工资”的王怡人事件堪称“行业震撼弹”。乐华CEO杜华在综艺里解释:公司前期给女团砸钱做歌、拍MV、搞海外推广,艺人得先帮公司回本才能分成,还强调这是“行业常规操作”。好家伙,原来明星出道不是领工资,而是先给公司当“打工人”还债!

这种模式有多狠?举个栗子:假设公司给新人团体投了1000万,艺人每赚1块钱,公司先扣掉成本,剩下的才能按比例分。要是团体不红,收入覆盖不了成本,艺人可能永远拿不到钱,甚至像某些练习生还得倒贴培训费。难怪网友调侃:“这不是打工,这是签了卖身契啊!”

但律师说了,这事儿合不合法得看合同类型。艺人签的多是“演艺经纪合同”,属于民事协议,不受《劳动法》保护。除非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比如公司严格管控作息、强制打卡),否则“零工资”可能还真不违法。这就好比你和朋友合伙开奶茶店,亏了钱自然分不到红——只不过奶茶店亏了能关张,艺人亏了青春却没法重来。

如果说新人艺人是“底层打工人”,那头部明星简直是“人形印钞机”。乐华财报显示,王一博一个人贡献了公司超60%的收入,2020-2022年狂揽10.83亿,被股民戏称“王一博概念股”。反观王怡人所在的女团,明明在韩娱圈有点名气,却因“商业回报有限”全员吃土。

行业数据显示,艺人分成比例通常在30%-50%,公司拿50%-70%。但实际操作中,顶流能靠议价权谈更高分成,而新人往往被合同绑定。比如某顶流接代言,公司可能只抽20%;换成新人,公司先扣70%运营成本,剩下的再按三七分,到手可能只剩9%。难怪网友吐槽:“这行只有两种人——王一博,和其他人。”

更魔幻的是,这种“贫富断层”反而让公司更依赖顶流。乐华2024年7.65亿营收中,王一博相关成本也占了“半壁江山”,妥妥的“成也顶流,败也顶流”。这就好比餐馆只靠一道招牌菜撑场子,其他菜品全是陪跑——万一顶流解约,公司分分钟变“空壳”。

如果说偶像团体还能靠粉丝砸钱打榜,音乐人更是惨遭“科技毒打”。如今音乐平台就像“自助餐厅”,用户每月花15元随便听,但分到艺人手里的可能只有0.003元/次播放。假设你的歌被播放100万次,到手才3000块——连录音棚租金都不够付!

更扎心的是,平台收入增长靠的是用户数增加,而非涨价。2023年全球音乐订阅用户涨到7.13亿,但单用户消费量激增导致“蛋糕越分越薄”。这就好比自助餐厅为了吸引客人,拼命加菜却不涨价,最后厨师累死也赚不到钱。

不过曙光也有!Audius等区块链平台开始试水“自由市场模式”,让歌手自己定价——比如铁粉花5美元解锁未发布Demo,路人花0.5美元听完整版。制作人加藤靠卖数字专辑一个月入账2万美元,比靠播放量分成强多了。看来未来歌手得学微商,把粉丝群当“私域流量”经营才行!

1. “先还债”模式是不是霸王条款?
从商业角度看,公司承担风险投资艺人,要求回本后再分成有其逻辑。但问题在于:成本核算是否透明?练习生培训费、MV制作费有没有虚高?王怡人女团出道六年都没回本,到底是公司运营不力,还是把艺人当“永久还款机”?

2. 顶流垄断收入是否健康?
王一博凭实力赚钱无可厚非,但公司过度依赖单一艺人,既挤压新人机会,也让自己陷入风险。2024年乐华利润仅4432万,比顶流个人收入少得多——合着公司忙活一年,还没自家艺人接部戏赚得多?这商业模式堪比“赌石”,押中顶流就暴富,押不中就血亏。

3. 法律管不管得了“零工资”?
律师指出,只要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民事协议就合法。但道德上,让艺人用青春赌明天是否公平?韩国早已出台《演艺经纪公平合约法》,规定练习生合约不得超过3年、分成比例不得低于30%,咱们是否也该给“娱乐圈打工人”撑个腰?

要治这行业的“富贵病”,得开三剂猛药:

1. 合同透明化
学学经纪合同模板,把成本明细、分成比例、结算周期写得明明白白。别再让新人对着“总收入-成本×分成比=净收入”的数学题抓狂——至少得让人知道,自己唱的哪句歌词赚了钱吧!

2. 行业自律+政策调控
行业协会可以设定分成底线(比如新人首年分成不低于15%),税务部门对天价片酬加征阶梯税。别让顶流赚10亿和新人赚10块共用同一套规则。

3. 开辟新钱途
与其在流媒体里卷播放量,不如学网红搞“粉丝经济2.0”。比如歌手卖NFT专辑、演员直播带戏服、爱豆开付费粉丝群——“艺人订阅制”就挺香,50美分月费×1000铁粉=月入500刀,比平台分成实在多了!

王怡人说“至少还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这话听着励志,细想心酸。当梦想被标上价码,当青春沦为资本赌注,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更多“王一博”,而是一套让努力与回报对等的规则。毕竟,没人想看到下一个六年过去,舞台上站的还是那群“还债人”。

来源:大象看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