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着力于提升未成年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法治观念、科学素质、文化涵养,联动各方、汇聚合力,以深入开展“五个普及”文明实践活动为着力点,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浓厚氛围,共同呵护边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着力于提升未成年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法治观念、科学素质、文化涵养,联动各方、汇聚合力,以深入开展“五个普及”文明实践活动为着力点,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浓厚氛围,共同呵护边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小手拉大手,托举语言“生命力”
普及着眼于“小”,将学校作为普及通用语言的重要阵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通过标语静态宣传、活动动态培养,积极营造语言文字运用氛围。普及着力于“全”,以教师为传感,发挥教育教学先导作用,引导鼓励学生群体将通用语言使用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普通话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声音。普及着力于“连”,以学生为纽带,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手抄报等形式,建立家校共建、亲子共读格局,小手拉大手,以“家”为分子,构建良好社会氛围。
以青春为名,筑高法律“保护墙”
实现县域学校“一校一警”法治副校长配置全覆盖,以法治教育为“先导”,通过法治进校园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普及法律知识,讲好“开学第一课”。利用周末、夜间、寒暑假时段,农村现代生活辅导员、“五老”宣讲团等进村、入组、访家,以“法律知识+N”的方式,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慰问关爱等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普及寓教于乐,上好“护蕾”小课堂。开展“巡回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以“身边事”为脚本,让学生们亲身扮演违法者和执法者,“沉浸式”体验案发、庭审全过程,以“情景再现+模拟庭审”的形式,将法律知识施教于行,演好法制“宣传片”。
启梦在边疆,播下科技“希望种”
让科学知识普及“馆校融合”,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作用,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讲解+”的模式,通过“眼看、耳听、手触”感官体验引导,让校园青少年全方位感受科技魅力。让科学知识普及“走出去”,针对边境一线中小学校缅甸籍学生开展科技教育,组织国内外学生到科技馆参观体验,以资源共享促进双边科学文化交流。把科学知识普及“请进来”,邀请市级科技辅导员、周边县科技馆到孟连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主题科普讲座等活动,依托各级科普大篷车丰富的展教资源,让边疆青少年汲取丰富的科技知识。
严把监管关,织密成长“防护网”
以食安促心安,始终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围绕食品安全、诚信经营、法律法规等内容对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商户开展市场意识普及,规范经营行为。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以反面案例敲响“警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饮食观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适时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专项检查,严查售卖违禁出版物行为,严防有害读物传播,严惩违规违法经营,强化合法经营、良心经营正向引导,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德育勤浇灌,绽放校园“文明花”
育人德为先,以“思政课+N”形式,开展“五史”学习、强边固防、学雷锋、民族团结等“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行知合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实思想道德教育基石。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切身参与文明礼仪氛围营造,主动规范文明行为。加强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学习宣传,大力弘扬“身边同学”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践行传统美德,展现文明新风,激发青少年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路人”。
下一步,孟连县将积极探索“五个普及”新路径,聚焦“五个普及+”,突出形式多元化,内容多层次,范围多层级,加强家校社融合,盘活阵地资源,打造“五个普及”文明实践品牌,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护航边疆青少年成长路。
来源:普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