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省级主流媒体专版报道芜湖公安优秀民警辅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5:56 2

摘要:早晨8点不到,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中山南路派出所教导员笪胜奎办公室里响声一片。不足20平米的空间,对讲机、座机、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警情通报、群众求助、任务调度交织成基层警务最真实的背景。

有一群人用行动诠释担当

用忠诚彰显芜湖公安本色

他,是从警30年的警营精英

他,是深耕破案一线的追逃专家

他,是初心如磐写大爱的警界新颜

在省级主流媒体的笔墨之下

一起看看他们的榜样故事吧

▲ 安徽法治报

——记省优秀人民警察、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

中山南路派出所教导员笪胜奎

早晨8点不到,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中山南路派出所教导员笪胜奎办公室里响声一片。不足20平米的空间,对讲机、座机、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警情通报、群众求助、任务调度交织成基层警务最真实的背景。

“每个铃声背后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笪胜奎边说边抓起对讲机,戴上警帽匆匆奔赴处警现场。

投身警营

从军营到警营,三十载春秋,他虽没办过惊天动地的大案,但一直把群众家长里短的“琐事”,当成自己心里的“大事”,也让他获得了省优秀人民警察、“芜湖好人”等荣誉称号。

笪胜奎1990年参军,1994年从部队退役,1995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入警,从警30年一直扎根基层岗位。多年来,笪胜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笪哥”。无论在哪里工作,很快就能成为那里的“活字典”,对辖区工作如数家珍。这正是芜湖市公安局深化“党建+”、延伸社区警务深度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基层派出所民警,笪胜奎的工作卷轴,通常并不是在与罪犯刀光剑影斗智斗勇的对峙中呈现,而更多的是在看似一地鸡毛的平凡琐事中延展的:民居楼上楼下有矛盾,找他;老人与儿子关系冷淡,找他;离婚喝酒闹事,还是找他。大家都知道“笪哥”,远远超过知道他的本名。

冰释前嫌

2023年,辖区一户业主因楼上邻居孩童跑跳声持续数月,双方多次发生言语争执,互不相让,情绪十分激动。

接警后,笪胜奎带领民警赶赴现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他一边耐心安抚双方情绪,一边运用“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方式,对双方开展情绪疏导。最终双方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欢,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加强邻里沟通,避免产生生活噪音对邻居造成影响。

楼上楼下的矛盾解决了,但这不是调解的终点,而是他回访的起点。在回访中他发现,楼下的谢老太母子关系比较冷淡,儿子很少跟母亲说话。于是,他主动与谢老太的儿子聊天,以家常式的谈话切入,聊天中得知对方是某985高校毕业的高知。笪胜奎先倾听其对家庭关系的看法,再谈及现代孝道更注重“精神赡养”,并讲述老人被子女冷落的案例。年轻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盯着母亲弯曲的背影出神。次日傍晚,这个许久不曾问候母亲的儿子,主动挽着母亲下楼散步。看到这温馨的一幕,笪胜奎欣慰地笑了。

千钧一发

事情发生在2024年的夏天,中山南路派出所接到报案,说有人要跳楼自杀。

接警后,笪胜奎带领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站在楼顶,身子摇摇欲坠。围观的群众告诉民警,最近李某某和妻子闹离婚,心情不好经常喝醉, 喝醉后就想要跳楼。这时,消防队员已经在地面铺好了安全垫。笪胜奎爬到楼顶,一边和李某某聊天,一边劝他下来。半醉半醒的李某某,不停地说自己离婚的烦心事,说自己心里难过,就是不下来。这时,笪胜奎急中生智,对李某某说:“我们俩好好谈谈,如果你有道理,我就陪你喝酒。”李某某一听有人要陪他喝酒,情绪立即缓和下来。笪胜奎瞅准时机快步上前紧紧地抓住了李某某的手腕,就这样,民警合力将其架到了楼下。

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笪胜奎把李某某送回了家,直到确认李某某酒醒和情绪彻底平稳后才离开。后来,笪胜奎考虑到李某某没工作,经过努力,在辖区给李某某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笪胜奎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去看望李某某,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今的李某某,逢人就说笪胜奎是他亲大哥。

危难之际

今年正月初二晚约10时,中山南路派出所接报警称,居民李某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并在家人群中留下轻生信息。笪胜奎率民警分两组分头行动,一组利用技术手段寻找,二组沿着江岸搜索。经过3个小时的搜寻,终于在青弋江某段发现李某。因为冬季枯水期,江水骤降,李某所在位置离防洪墙高度约20米,唯一可通行的是锈蚀的铁梯。正当笪胜奎小心翼翼爬下梯子时,只听到“扑通”一声,李某已跳进江中。

湍急的江水中,李某在沉浮中挣扎,岸边的年轻民警焦急万分,正要下水施救时,身后的笪胜奎一把拦住他们:“我下去,你们千万别动,拽好安全绳就行,我在部队学过溺水救援!”话音未落,他已系紧绳索纵身跃入水中。他清楚在这样寒冷彻骨的天气,贸然下水可能导致“连环溺水”,而部队训练的救援技巧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那句“你们千万别动”并非命令,而是对年轻同事生命的珍视,用行动诠释“带兵就要爱兵”的警队传统;从“部队学的本领”到“警营里的实战”,退伍不褪色的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化作最可靠的保障。

最终,李某被成功救起,而年轻民警攥着安全绳的手早已勒出红痕,这堂“实训课”,比任何理论教学都更深刻。事后有年轻民警问他为何坚持独自冒险,笪胜奎只是淡然一笑没有作答。

心系群众

2022年清明,两户农家为了坟地边界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笪胜奎赶到后,没有简单训斥了事,而是带着两家人在山坡上走了几个来回,用村干部及老辈人留下的地界标记和乡里人情慢慢说和。最终,两家人言归于好。

谁也没想到,这场调解还埋下了另一颗温暖的种子。其中当事人小刘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叫住了笪胜奎:“领导,我……还有个事,不知道能不能帮帮我?”原来,小刘的舅舅8年前借了他攒下的34万元,后来赖账不还。法院判了,可舅舅东躲西藏,执行法官也找不到人。小刘本已不抱希望,可看到笪胜奎耐心劝和两家的样子,他决定再试一次。

笪胜奎听完,没打官腔,只问了一句:“你信得过我吗?”随后,他连着几天下班后往小刘舅舅家跑。头两次吃了闭门羹,后来干脆坐在舅舅家门槛上聊起小刘的不容易:“你外甥在外辛辛苦苦攒的钱,是预备成家立业的。你可是他亲舅舅啊,怎么忍心……”数次登门时,舅舅终于绷不住了,嘟囔着:“你别来了……我还,我还还不行吗?”

当从舅舅手里接过钞票时,这个吃苦耐劳的小伙子眼睛湿润了。笪胜奎拍了拍他肩膀:“钱拿到了,以后逢年过节,一定要记得去看看你舅。”

小刘攥着34万元,激动得手都在抖。可笪胜奎却没有松口气,反而盯着他问:“这钱,你打算怎么用?”“我想自己做电商。”小刘眼里闪着光。他在外打工时就看到直播带货火得很,早琢磨着回乡创业。笪胜奎眉头一皱,讲了许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其中一半是做电商亏光的。见小刘愣住,他又放缓语气,“我不是泼你冷水,你得先去杭州找一家电商公司干一年,学明白了再自己干,行不?”

一年后,在杭州某电商公司摸爬滚打过的小刘,带着学来的运营技巧回到家乡。如今,他的公司蒸蒸日上,还带动了村里其他人就业。

在笪胜奎的心里,没有“工作之限”,也没有“下班之说”。下班回家后,他依然“在线”坚守随时待命。据年轻的民警介绍,他每次值班开警车巡逻,在居民小区,总会让警灯多闪烁一会,有人问他这是为啥,他说闪着警灯,坏人见了可能会立马收手,群众见了也更有安全感。

▲上滑阅读全文

他,以数据为剑,刺破罪恶迷雾;他,以忠诚为盾,守护万家灯火。从警十余载,他累计抓获逃犯近 2000 名,连续两年登顶全国个人追逃绩效榜首;他创新 “智慧警务” 战法,引领侦查模式变革;他甘为人梯,培养大批研判骨干。他,就是全国公安系统 “追逃尖兵”—— 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丁忠敏。

“数据利剑”出鞘——追逃战果全国领跑

2013 年,丁忠敏怀揣警察梦踏入警营。2016 年起,他以 “高考冲刺” 的劲头钻研情报研判技术,短短半年就成为追逃专家。2018 年,他深耕追逃领域,创新构建 “一逃一档” 研判机制,综合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比对战法,让潜逃多年的罪犯无所遁形。据统计,其个人追逃战果常年在全省领跑,2023年、2024年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在2024 年全省追逃比武活动中,他单人上报比武线索508 条,创造了比武新纪录,位列全省追逃比武第一。

面对全国命案逃犯存量锐减至 5000 人的 “深水区”,丁忠敏另辟蹊径,针对无亲属关系的逃犯开发 “心理画像” 战法。2024 年,他通过分析潜逃 28 年的命案逃犯薛某某心理特征,发现其冒用兄长身份藏匿外省某市的关键线索,助力公安机关跨省擒凶。

“硬核担当”攻坚——破大案要案屡建奇功

在公安部督办的 “某非法采矿案” 中,丁忠敏带队鏖战 3 个月,成功锁定 42 名犯罪嫌疑人;侦办 “某外籍新娘诈骗案” 时,他通过跨境数据追踪撕破境外犯罪网络;面对 “某长江非法排污案”,他融合卫星遥感与地面数据,绘制出排污犯罪 “动态图谱”。近 5 年来,他参与侦破重特大案件 20 余起,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 400 余名。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省总工会评为 2025 年度 “安徽省金牌职工”。

“智慧先锋”破壁——创新机制引领变革

“侦查破案要用心、用力、用脑。” 丁忠敏提炼的 “六字诀”,成为智慧警务改革的实践指南。他主导研发的 “动态多引擎系统”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秒级响应;搭建的 “盗窃前科预警模型”“涉毒人员追踪模型” 等智能工具,让预防犯罪跑在案发之前。在侦破 “某互联网招嫖案” 时,他构建的预警系统提前 3 个月锁定犯罪网络,最终打掉辐射 8 省的特大团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通过整合数据形成犯罪预警 “三重防护网”,相关成果被录入《公安理论与实践》期刊,转化为全国同行可复制的 “实战宝典”。

“警营园丁”传承——匠心精神薪火相传

在 “丁忠敏追逃研判工作室”,荣誉墙上的各地公安感谢信见证着团队成长。作为全市首批以民警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室,这里既是战训基地,更是创新摇篮。他独创 “案例复盘+实战推演” 教学模式,培养出 30 名研判骨干,其中 6 人获评省级专家。2022 年抓获潜逃 23 年的命案逃犯李某某后,他立即总结 “黑白人像比对技战法”,推动该战法在全省应用并形成系列战果。作为公安部特邀教官,他的 “大数据追逃战法” 课程让上海、河南等 20 余省市同行受益。

“初心如磐”坚守——二十五载悬案终告破

最能诠释丁忠敏工匠精神的,当属研判抓捕某潜逃 25 年命案逃犯。2018 年,他连续 3 个月每天工作超 12 小时,体重骤降 10 斤,却在外省某市与逃犯擦肩而过。此后 7 年,他带领团队辗转6省,筛查数据数百万条,无数次在深夜寻觅蛛丝马迹。转机出现在 2025 年春节期间,丁忠敏从海量数据中捕捉到关键线索。整个春节,他放弃休假昼夜奋战,终于在正月初七锁定犯罪嫌疑人藏身地。当铐住嫌犯的那一刻,历时 25 年的追凶长跑画上句号,受害人家属泣不成声地感谢,让所有艰辛化作从警路上的荣耀勋章。

从青涩民警到全国标杆,丁忠敏用坚守诠释 “工匠精神”。办公室长亮的台灯,见证了他 2000 多个日夜的奋战;墙上“人民卫士” 的匾额,承载着群众由衷的认可。正如他所言:“守护平安没有终点,唯有以匠心致初心,方能不负这身警服赋予的使命。

▲上滑阅读全文

4月的芜湖春风和煦,比春风更暖的,是一名90后辅警流淌在血液中的大爱。

4 月 15 日,芜湖市公安局三山经济开发区分局辅警胡帅,光荣成为我省第 739 例、芜湖市第 45 例、芜湖市公安机关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一场特殊的 “生命出警”。

胡帅,1997 年 5 月出生,是芜湖市公安局三山经济开发区分局指挥保障部的一名年轻辅警。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扎根岗位履职尽责,多次获评 “优秀辅警”。

早在大学时期义务献血时,胡帅便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意义,随即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 2 月,胡帅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其血样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充满艰辛。自 4 月 10 日起,胡帅入住弋矶山医院,其间先后注射了 9 次动员剂。4 月 15 日,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启动,他的静脉血液从手臂缓缓抽出导入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血液重新输回体内。经过6 个小时的采集,304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从胡帅体内采集完毕。

“造血干细胞捐献非亲属间配型成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正因为如此,胡帅将此事隐瞒了单位和家人,直到单位收到红十字会的配型成功公函和捐献对象的感谢信,这件事才被大家知晓。

胸怀大义,博爱无疆。胡帅说:“警察的职责是保护群众。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生命。如果还有需要,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上滑阅读全文

让我们一起学习榜样

继续书写芜湖公安的忠诚与担当

来源:平安芜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