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药不管用?看新型杀螨剂+物理诱杀如何打造「无螨田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6:15 2

摘要:红蜘蛛(主要指叶螨类害虫,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顽固性害虫,以吸食叶片汁液为害,导致叶片失绿、枯黄、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红蜘蛛(主要指叶螨类害虫,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顽固性害虫,以吸食叶片汁液为害,导致叶片失绿、枯黄、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一、营造不利红蜘蛛发生的环境

1. 清洁田园

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减少红蜘蛛的越冬场所和寄主植物,降低虫源基数。

春季播种前深耕翻土,破坏害虫越冬环境。

2. 合理轮作与间作

避免连作同科作物(如茄科、豆科),实行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轮作,减少红蜘蛛的食物积累。

间作套种芳香类植物(如薄荷、艾草)或有益植物(如三叶草),可驱避害虫或为天敌提供栖息地。

3. 选用抗虫品种

优先选择抗螨性强的作物品种(如部分棉花、蔬菜品种),降低受害风险。

4. 科学水肥管理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叶片柔嫩多汁,加重虫害;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作物抗逆性。

合理灌溉,保持田间湿度(红蜘蛛喜干旱环境),可在高温季节早晚喷水,抑制其繁殖。

二、生物农药防治

喷施微生物制剂:如1.8%阿维菌素乳油(注意阿维菌素对蜜蜂等有益昆虫有毒,需避开花期)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螺螨酯(抑制卵和幼螨发育)、乙螨唑(杀卵效果显著),这类药剂作用缓慢但持效期长,需在害螨低密度时提前施用。

三、直接减少虫口密度

1. 黄板诱杀

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高出作物20厘米左右),利用红蜘蛛的趋黄性诱杀成虫,每亩悬挂30-40块,定期更换。

2. 地膜覆盖与反光驱避

覆盖银色反光地膜,可驱避迁飞性害虫(如蚜虫),同时抑制红蜘蛛的扩散。大棚种植时,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60目以上),阻止外界害虫迁入。

3. 露地作物少量发现红蜘蛛可以摘掉发病枝叶带离田间,发现较多时可在清晨用高压水枪冲洗叶片背面,击落成螨、卵和若螨,降低虫口数量(适合蔬菜、草莓等矮秆作物)。

四、科学用药避免抗药性

1. 精准监测,适时用药

定期巡查田间,每5-7天随机检查5-10株作物,观察叶片背面,当平均每叶有螨2-3头(或达到防治阈值)时,立即喷药防治。

防治关键期:红蜘蛛卵孵化期至幼螨期(此时虫体小、抗性弱),避免在成螨大量产卵后用药。

2. 合理选择药剂与轮换使用

常见杀螨产品:哒螨灵、联苯肼酯、螺螨酯、乙螨唑、苯丁锡、炔螨特、阿维菌素、唑螨酯、双甲脒、丁氟螨酯和乙唑螨腈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复配制剂。

常见杀卵:三唑锡(需避开果树花期和幼果期)、四螨嗪(适合越冬卵防治)。

轮换用药:同一地块每年使用同一种药剂不超过2次,避免连续使用单一作用机制的药剂,延缓抗药性产生(如阿维菌素与联苯肼酯交替使用)。

3. 正确施药方法

喷药时务必均匀透彻,重点喷施叶片背面(红蜘蛛主要聚集处)和植株中下部,确保药液接触虫体。

大棚内可采用烟雾法(如哒螨灵烟剂),提高药剂在密集植株中的扩散性,适合阴雨天或湿度较大时使用。

注意药剂安全间隔期,蔬菜收获前7-10天停止用药,确保农产品安全。

五、综合管理要点

1. 建立田间档案,记录红蜘蛛发生时间、密度、防治措施及效果,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关注天气预报,高温干旱季节提前做好防治准备(红蜘蛛在25-30℃、相对湿度60%以下时繁殖最快)。

2. 区域协同防治,相邻地块统一防治时间,避免害虫在地块间迁移扩散,尤其在设施农业集中区域,需同步防控。

3.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例如在果园中种植三叶草涵养天敌,配合杀虫灯和黄板诱杀,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注意事项

红蜘蛛抗药性强,用药时需严格按推荐剂量和频次使用,避免随意加大浓度。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配合新型施药器械(如静电喷雾器)提高药效,减少农药浪费。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红蜘蛛为害,实现农作物安全、绿色生产。

来源:科学种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