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独一家!罗布泊边缘的“窑洞派出所”为何再次刷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7:37 2

摘要:1998 年,为守护库姆塔格沙漠矿区治安稳定,甘肃敦煌警方于罗布泊东南边缘的茫茫沙海之中,成立红十井派出所。这里堪称真正的生命禁区,漫天黄沙、酷热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至极。然而,一群无畏的民警毅然踏上这片土地,开启了艰苦卓绝的 “拓荒之旅”。

1998 年,为守护库姆塔格沙漠矿区治安稳定,甘肃敦煌警方于罗布泊东南边缘的茫茫沙海之中,成立红十井派出所。这里堪称真正的生命禁区,漫天黄沙、酷热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至极。然而,一群无畏的民警毅然踏上这片土地,开启了艰苦卓绝的 “拓荒之旅”。

2001 年,随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这片神秘壮丽的雅丹地貌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红十井派出所也随之东迁 100 公里,搬迁至景区内,并正式更名为雅丹派出所,肩负起维护景区治安、保障游客安全的重任。

初创时期的雅丹派出所,条件简陋到超乎想象。5 顶单薄帐篷,便是民警们全部 “家当”。这里 “没水没电没路没信号”,狂风肆虐时,帐篷摇摇欲坠,仿佛随时会被风沙吞噬。每天清晨,民警们从睡梦中醒来,身上总是覆盖一层厚厚的沙尘,“早上一睁眼,身上一层沙”,成了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吃饭时,锅碗常被大风刮跑,一顿简单饭菜,也充满艰辛。首任所长李生寿带领 4 名民警,在这片荒芜土地上,开始艰难的扎根之路。

面对恶劣环境,他们未曾有丝毫退缩。为拥有相对稳定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李生寿带领大家做出大胆决定 —— 开凿窑洞。他们拿着洋镐等简单工具,在坚硬的雅丹土丘上一点点挖掘。夏日沙漠,地表温度高达 70 摄氏度,酷热难耐,每挥动一下洋镐,都似要耗尽全身力气;冬日沙漠,寒风刺骨,手脚冻得麻木,却仍阻挡不了他们坚定步伐。经过长达 7 个月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凿开一个 40 平米的窑洞,完成派出所的 “一期工程” 。这个简陋窑洞,虽无华丽装饰,却承载着民警们的希望与坚守,结束了他们 “风刮跑帐篷、沙埋掉锅碗” 的露营史,成为沙漠中的避风港。

从 2001 年的 40 平米窑洞开始,雅丹派出所的建设从未停止。在接下来 20 年里,民警们在坚硬雅丹土丘上,用双手和汗水,不断进行扩建工程。他们一镐一镐挖掘,一砖一瓦搭建,将这个小小的窑洞,逐步拓展成功能齐全的派出所。

2022 年,“四期工程” 顺利竣工,派出所面积已扩大至 260 平米。如今的窑洞派出所,内部设施一应俱全,接待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功能区划分明确,为民警们提供了相对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曾经在狂风中摇摇欲坠的帐篷派出所,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沙漠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在这 20 年扩建过程中,民警们付出无数艰辛与努力。他们不仅要克服恶劣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没有先进挖掘设备,就靠双手和简单工具;没有充足建筑材料,就四处寻找、节约使用。每一次扩建,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 “风刮跑帐篷、沙埋掉锅碗” 的荒野,改造成温馨家园,实现 “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 的共生。这个嵌入大漠的窑洞式派出所,不仅是他们坚守岗位的见证,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热爱的象征。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分享生活、记录经历的重要平台。2024 年 2 月,一位热衷探险的博主在网络发布一则令人心跳加速的视频,视频中他豪情万丈宣布即将开启重装独自徒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冒险之旅。他详细介绍自己的装备、路线规划以及对这次挑战的期待,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吸引众多网友关注,点赞、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这则视频引起敦煌市公安局雅丹地貌景区治安派出所所长徐海瑞的高度警觉。他深知罗布泊无人区的危险,那里广袤无垠、缺水无信号,自然环境恶劣,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极大。徐海瑞心急如焚,立即在评论区留下紧急留言:“罗布泊无人区缺水无信号,立即联系我们!”

由于博主身处沙漠,信号时有时无,这条留言犹如石沉大海,许久未得到回复。但徐海瑞并未放弃,他和所里的民辅警们开启一场跨越千里的 “追踪行动” 。他们通过分析博主之前发布的视频,试图从视频中的地貌特征、周边环境等蛛丝马迹判断他的位置和行进方向。同时,积极与博主可能途经地区的警方取得联系,请求协助寻找。

经过长达 48 小时的接力沟通与不懈努力,终于,博主在有信号的地方看到徐海瑞的留言,并主动与派出所取得联系。徐海瑞抓住机会,耐心向博主讲述罗布泊无人区的种种危险,以及近年来发生在那里的多起遇险事件。他话语中充满关切与担忧,让博主深受触动。在徐海瑞劝说下,博主最终决定放弃这次危险的穿越计划。

为让更多人了解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风险,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徐海瑞还与博主联合拍摄一条安全警示视频。视频中,博主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放弃穿越的原因,而徐海瑞则详细介绍罗布泊无人区的恶劣环境和潜在危险。这条视频在各大平台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单平台播放量超 2000 万。徐海瑞在视频中坦言:“我们见过太多险情,2023 年就有 3 起失联事件,救援平均耗时 12 小时以上。” 他的话语沉重有力,让无数网友深刻认识到罗布泊无人区的可怕,也对雅丹派出所民警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肃然起敬。

2024 年 8 月的一天,雅丹派出所民警们突然接到一个从西安转来的报警电话。电话那头,一名游客焦急万分地说:“我被困在罗布泊无人区了,车子陷进沙坑,周围全是沙漠,我出不去了!” 民警们迅速询问游客具体位置,但由于信号不好,游客只能大概说出自己已开进无人区 50 公里处,并通过卫星电话发来了一个坐标。

时间就是生命,所长徐海瑞立即带领 6 名民警,驾驶装备齐全的救援车辆,火速向事发地点赶去。然而,刚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 10 级沙尘暴便席卷而来。狂风裹挟漫天黄沙,遮天蔽日,能见度极低,车辆在沙尘中艰难前行,仿佛随时会被吞噬。

面对恶劣天气条件,民警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深知,被困游客此刻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每一秒等待都可能增加一分危险。到达游客提供的坐标位置后,民警们却未发现被困车辆踪影。他们意识到,游客提供的坐标可能存在偏差,而且在这茫茫沙海中,沙丘此起彼伏,地形复杂多变,仅凭肉眼寻找,无异于 “沙海捞针”。

更为棘手的是,由于沙尘暴影响,无人机也无法正常升空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民警们毅然决定徒步寻找。他们艰难爬上一个又一个高高的沙丘,用肉眼仔细搜索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狂风呼啸,吹得他们几乎站立不稳,沙尘灌进眼睛、嘴巴和耳朵里,但他们顾不上这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被困游客!

就这样,民警们在风沙中艰难前行,历经 9 个小时不懈努力,终于在一个沙丘后的低洼处发现被困车辆。此时,被困游客的汽车已深陷沙坑,动弹不得,游客疲惫不堪地坐在车旁,眼神充满绝望。看到民警们的那一刻,他眼中瞬间燃起希望光芒。

民警们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拿出铁锹、木板、拖车绳等工具,齐心协力将车辆从沙坑中一点点拖出来。经过一番努力,被困车辆终于成功脱险。然而,民警们并未忘记职责,他们严肃向游客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批准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属于违法行为,不仅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 同时,考虑到游客可能对罗布泊无人区的危险认识不足,民警们还贴心为他科普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知识:“罗布泊昼夜温差达 40℃,卫星电话是唯一救命工具,以后千万不能再贸然进入了。”

游客对民警们的救援和教育表示衷心感谢,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以后一定会遵守法律法规,不再进行危险的穿越行为。这次惊心动魄的 9 小时生死搜救,不仅展现雅丹派出所民警们的英勇无畏和专业素养,也让人们再次看到他们守护这片土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这片位于罗布泊边缘的神秘区域,以独特的雅丹地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秘。然而,在这片壮丽美景背后,隐藏诸多危险。雅丹地貌夏日地表温度高达 70℃,冬日则低至零下 20 多摄氏度,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一旦游客迷失在景区中,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游客安全,雅丹派出所的民警们每天都要进行 3 次巡逻,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上午 10 点,随着大批游客从市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抵达雅丹景区,民警们迎来第一次巡逻。此时,景区内游客逐渐增多,各个景点热闹非凡,民警们需要密切关注游客动态,确保景区秩序井然。他们穿梭在人群中,解答游客各种疑问,为游客提供帮助。

下午 3 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地表温度常常超过 40℃,酷热难耐。在这样的高温下,游客很容易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情况,也是各类险情的高发时段。民警们顶着烈日,再次踏上巡逻征程。他们的警车在滚烫的沙漠公路上行驶,车窗外是炽热的气流,车内温度也让人难以忍受。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仔细检查景区每一个角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夜间 11 点,当大部分游客都已返回酒店休息,景区内逐渐恢复平静时,民警们的巡逻仍在继续。他们要对景区进行最后一次清查,确保没有游客滞留。在寂静的夜晚,警车的灯光划破黑暗,成为沙漠中最温暖的指引。民警们沿着景区道路缓缓前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人的地方。他们深知,哪怕只有一名游客被困在景区,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每次巡逻,车程都长达 50 公里,耗时 2 个小时。而这仅仅是开车的路程,每到游客聚集的景点,民警们都要下车步行检查。他们穿梭在游客中间,时刻留意周围情况。年均解答游客咨询 1.2 万次,这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游客的各种问题,从景区的路线指引到周边的住宿餐饮,他们都要耐心解答。帮拍 “雅丹落日合影” 超 5000 张,在游客眼中,民警们不仅是守护者,更是贴心的服务者。他们用行动,让游客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辅警田龙笑着说:“我们的巡逻车轮胎年均更换 6 条,比市区警车多 3 倍。” 这简单一句话,背后却蕴含无数艰辛。频繁的巡逻,让车辆承受巨大压力,轮胎磨损严重。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民警们为保障景区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他们就像一座座移动的灯塔,时刻为游客照亮前行的道路,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力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雅丹派出所的工作也不例外。从 2001 年成立之初的 “徒步 + 摩托车” 巡逻方式,到如今配备无人机、卫星电话、4G 执法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派出所的安防体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构建起 “空地一体” 的智慧安防网络。

走进雅丹派出所的监控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监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景区各个角落的画面。景区内分布着 200 余个监控摄像头,它们就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将核心区域的情况尽收眼底。无论是游客的活动轨迹,还是景区内的异常情况,都能通过这些监控摄像头及时捕捉到。

无人机的加入,更是让派出所的巡逻工作如虎添翼。每天,无人机都会在景区上空巡航 100 公里,对景区进行全方位巡查。它可以轻松抵达一些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快速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有游客擅自离队进入危险区域,或者违规在景区内露营等行为,无人机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回派出所。民警们接到警报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这些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派出所的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近三年来,游客求助率下降了 40%,这是科技赋能带来的显著成效。然而,即便有了先进的科技设备,民警们依然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敬业精神。他们深知,科技只是辅助手段,真正守护游客安全的,是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民警们始终保持 “5 分钟出警、30 分钟抵达核心区” 的高效响应速度。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只要接到报警,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向现场。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庄严承诺,成为游客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在雅丹派出所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首任所长李生寿。从 1999 年调任红十井派出所所长,到 2001 年成为雅丹派出所的掌舵人,李生寿在这片大漠中坚守长达 23 年之久,成为当之无愧的 “沙漠愚公”。

李生寿的办公室墙上,那 26 面鲜艳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每一面锦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记录着他和战友们 198 次救援的英勇壮举。这些救援行动,不仅是对生命的执着守护,更是他们对职责的忠诚践行。

2015 年的一个冬日,狂风呼啸,气温极低,罗布泊地区被一片死寂所笼罩。雅丹派出所突然接到报警,称有一名游客在探险途中迷失方向,被困在茫茫沙漠之中。情况危急,李生寿迅速带领民警们展开搜救行动。他们沿着游客可能走过的路线,艰难前行。狂风裹挟着沙石,打在脸上生疼,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李生寿和民警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被困游客,不能让他在这冰天雪地中遭遇不测。

随着时间推移,搜救难度越来越大。由于沙漠地形复杂,沙丘不断移动,原本的路线很快就被掩盖。李生寿和民警们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在广袤的沙漠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嘴唇干裂出血,双脚也被冻得麻木,但他们顾不上这些,继续艰难前行。

终于,在徒步 15 公里后,他们在一个沙丘背后发现被困游客。此时,游客已被冻得瑟瑟发抖,手指僵硬得几乎失去知觉。李生寿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外套,将游客紧紧裹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焐热他冻僵的手指。他轻声安慰着游客,让他不要害怕,救援人员已经来了。在李生寿和民警们的悉心照料下,游客身体逐渐恢复温暖,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

像这样的救援行动,在李生寿的职业生涯中数不胜数。每一次救援,他都冲在最前面,不顾个人安危,将被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3 年的坚守,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成为大漠中守护生命的 ““生命守护者”,为这片广袤的沙漠注入了温暖与希望 。

来源:@情绪便利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