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群山砥荡、绿树成荫,白墙青瓦、潺潺流水、郁郁林木,穿梭其间,扑面而来的满是清爽。不仅是铜鼓村,如今在施秉县的每一个村庄随意打卡,都能看到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五月的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群山砥荡、绿树成荫,白墙青瓦、潺潺流水、郁郁林木,穿梭其间,扑面而来的满是清爽。不仅是铜鼓村,如今在施秉县的每一个村庄随意打卡,都能看到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孝敬巷一农户家门口
今年来,施秉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践行“千万工程”典型经验为载体。聚焦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任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效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宜居和美当示范,实现“要我美”到“我要美”
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是主战场,村民是主力军。近年来,施秉县不断创新治理新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建立以党员示范、干部行动、榜样带动、群众互动的“党建+”新模式,形成以党支部主导,党群共治、家家户户参与的常态化治理环境,逐步养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资农具收纳整齐、衣物鞋被搁放平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让乡村人居环境增添了“颜值”、提升了“气质”。
“以前用的是旱厕,夏天蚊虫多,味道也大,现在的新厕所干净又方便!”甘溪乡江凯村村民罗陶尚云带着记者参观她家的新厕所。新厕所不仅安装了冲水马桶和洗手池,地上还铺着洁白的瓷砖,墙上的镜柜里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几平方米的空间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一巷子
善治和谐立标杆,实现“颜值美”到“内在美”
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共有27名保洁员。“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骑上电瓶车到村内溜溜,看看保洁员是否在岗在位,督促他们捡垃圾、拉垃圾、打扫村主干道。”村党支部书记孙兴红说,拾垃圾好像成了他的“职业病”,骑车发现白色垃圾都会把车停下,将垃圾拾捡带走。话还没说完,孙兴红就接到一名保洁员的电话反映:张家山组居民又将厨余垃圾倾倒在沟渠旁,需要一同上户做做宣传工作......
日复一日地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清扫,让高碑村的保洁员吴丹对每个细节了如指掌。“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收垃圾,清捡道路两旁的零星垃圾,再把垃圾集中送到收集点,部分村民习惯于把杂物堆放在墙角,我们只能一点点挪动杂物,把卫生死角打扫干净。”吴丹说道。同时,她在清理卫生死角时,也会顺手把杂物码放整齐。
目前,全县的保洁员队伍1300余人,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正积极发挥作用,与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力量融为一体,相互赋能,成为一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队伍。
施秉县杨柳塘镇微菜园
宜业增收促发展,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
坚持宜居与宜业联动发展,实现村庄清洁与产业振兴美美与共。近年来,施秉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庭园经济”潜力,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通过盘活房前屋后“方寸地”,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乡村活力,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生态富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施秉县杨柳塘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小巷、池边水塘的拆除地、空闲地等区域,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好“庭院文章”,让“方寸地”变“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菌园”,释放了农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该镇共建成“微花园”146个,“微果园”30余个,“微菜园”200余个,“微菌园”4个,形成了“户有主业、村有链条”的产业格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激活民宿经济,赋能乡村旅游。施秉县白垛乡依托山水资源生态优势,改造建成云宿·黑冲等特色主题庭院和民宿9家,实现“一院一景、一宿一业”差异化发展。2024年,实现年接待游客量近4万人次,7家农家乐、民宿年均增收超80万元。
“五一期间,我们接到游客订单比去年增长了近1倍,我们的服务人手已经感觉不够用了”,据施秉县白垛乡云宿·黑冲特色民宿经理潘家美介绍,
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新农人变成“兴农人”。聚焦“人才孵化新基地、就业创业新平台、展示展销新通道”,抢抓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建成黔货云仓施秉节点仓,培育“新农人主播”20余名。数字经济浪潮下,“电商+直播”新业态将不断为该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下一步,施秉县将持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立足产业、发掘特色、突出特点,促进村容村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不断释放新活力,让更多农民享受改革红利,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奋力谱写施秉乡村振兴新篇章。(杨旭)
来源:动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