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的原话说得更直接:中国的卫星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悄无声息地”扩张,并且“服务看似中立,实则具备强大的情报收集功能”。
近期,美国国务院的一份内部备忘录,被一家名叫《国防一号》的媒体直接曝光。
这份原本只打算悄悄送给外交系统内部参考的文件,如今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备忘录核心意思就一句话:中国卫星别碰,用了要泄密。
他们的原话说得更直接:中国的卫星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悄无声息地”扩张,并且“服务看似中立,实则具备强大的情报收集功能”。
早在2024年,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地面站建设协议时,美国国务院就跳出来说什么“太空渗透”,还私下劝说阿方“慎重考虑”。
当时的语气和这次文件里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针对面更广,重点从南美洲转向了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文件特别提到,“任何允许中国卫星项目落地的国家,未来都可能在关键节点遭遇‘信息透明困境’”。
换句话说,中国的空间信息技术一旦进入本地市场,未来的数据传输、军事通信、民用导航,全都可能被“他国掌控”。
中国的北斗不仅已经全球覆盖,在非洲、中东、甚至东欧的一些国家,逐渐成了首选。
不光是导航,现在连通信领域也开始布星了。
中国的“GW计划”正在低轨密集部署通信卫星,民间也有团队上马低轨宽带项目。与马斯克的星链抢地盘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所以美国急了,他们不仅在技术层面围堵,更试图在制度层面设防。
2025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供应链信任机制”扩展计划。
简单说,就是把“网络安全”变成一个筛子,把中国企业一个一个滤掉。
这个机制要求,所有进入美政府采购系统的通信设备与关键组件,必须来自“可验证清白”的供应国。
它甚至会外溢到盟友国家,纳入贸易协议,做成强制性条款。
换句话说,不用自己封锁中国,盟友国家自会主动断联。
而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这份备忘录的“泄露”,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就在同一时间,中国也在做布局。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提出了“数字主权”新倡议。
倡议内容不复杂,核心是两点:数据归属地管理、本地数据本地处理。
就是说:你用中国的设备、系统没问题,数据所有权和处理权完全归属使用国,不用担心数据会被带走、二次利用、跨境滥用。
这一下,许多国家就动心了。
尤其是东南亚、非洲、中东一些中小经济体,他们既要数字化转型,又没有足够资源构建本地系统,安全问题又怕美欧卡脖子。
过去这些国家用的是欧美的系统,有没有数据被滥用,他们自己都不清楚。
这回中国反而给了一个明确规则,说得清、落得实,这种东西,在发展中国家最吃香。
美国当然不乐意,还不断在制造“泄密事件”来抹黑中国的出海计划。
3月,五角大楼召开一场闭门“对华作战会议”,马斯克被爆出身穿军装出席,引起轩然大波。
会还没开完,就被总统特朗普亲自叫停,理由只有一个:马斯克在中国有太多业务,敏感信息不宜外泄。
4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又“失言”。
他在与家人聊天的群组中,提前透露了美军即将空袭也门的计划,结果被调查组直接请走“喝茶”。
加上这次国务院备忘录的意外流出,这已经是近30天之内美国政府内部发生的第3起重大泄密事件。
美国情报系统、政府系统已经严重失控,内部对中国政策的分歧与焦虑,被一个又一个文件、截图和“匿名人士爆料”暴露得清清楚楚。
而外界看得也明白,美国真正怕的,并不是“卫星拍照太清晰”,而是中国的技术体系越来越独立,而且还能出口。
怕的是,自己制定的全球标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不买账。
怕的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国家,不再愿意坐在美国指定的桌子上吃饭,而是开始搭建自己的厨房。
来源:大麦科普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