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各种看似诱人的“馅饼”层出不穷。然而,公安网安部门提醒广大民众,务必保持警惕,因为这些“馅饼”很可能瞬间变成吞噬财产与安全的“陷阱”。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各种看似诱人的“馅饼”层出不穷。然而,公安网安部门提醒广大民众,务必保持警惕,因为这些“馅饼”很可能瞬间变成吞噬财产与安全的“陷阱”。
网络刷单:虚假回报背后的欺诈深渊
网络刷单骗局近年来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往往以轻松赚钱为诱饵,声称只需在指定电商平台进行虚假交易,就能获取高额佣金。一开始,他们会给予小额订单,并迅速支付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放松警惕。随着受害者信任度的提升,骗子会诱导其参与金额较大的订单。当受害者完成大额刷单后,要么以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绝支付佣金并退还本金,要么直接失联。例如,大学生小李在浏览网页时看到刷单兼职广告,想着利用课余时间赚点外快。起初几单都顺利收到佣金,可当他按照对方要求刷了一笔5000元的大单后,不仅佣金没收到,连本金也打了水漂,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网络交友:甜蜜陷阱里的残酷现实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交友平台,伪装成优质单身人士,与受害者建立感情。在获取信任后,便以各种借口诱导受害者进行投资、转账。他们或是编造自己生意周转困难,或是虚构家人患病急需用钱等理由,让受害者陷入情感绑架,不知不觉中掏空钱包。还有些网络交友诈骗与“杀猪盘”相结合,骗子先通过温情攻势让受害者坠入爱河,再介绍所谓“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如虚拟货币交易、博彩网站等。一旦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平台就会关闭,骗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小王在某交友软件上结识了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子,两人相谈甚欢。一段时间后,女子称自己发现了一个高收益投资项目,邀请小王一起参与。小王轻信了对方,投入了10万元,结果血本无归,女子也从此失联。
免费领取:看似免费,实则代价高昂
互联网上常出现各种“免费领取”的广告,如免费领取手机、化妆品、礼品卡等。但这些所谓的免费并非真正免费,往往需要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甚至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不法分子获取这些信息后,可能用于出售给其他诈骗团伙,导致用户遭受更多骚扰和诈骗。更有甚者,会直接利用用户银行卡信息进行盗刷。另外,有些“免费领取”还要求用户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邮费”等,金额看似不多,但当大量用户受骗时,骗子便能积累巨额财富。张大妈看到某网站可以免费领取保健品,只需支付20元邮费,她觉得很划算便填写了信息并转账。没过几天,她不仅没收到保健品,还频繁接到推销电话,银行卡也莫名被盗刷了500元。
公安网安部门强调,面对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民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遇到可疑信息,应及时与警方或相关机构核实。同时,要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馅饼”变成“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和网络空间的纯净。
来源:铁柱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