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性尿不准?可能是小便池太烂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6:56 2

摘要:有人估算过,在美国的公共厕所里,每天约有100万升尿液溅到地上。虽然不知道为啥要估算这个,不过显而易见,尿液飞溅现象确实严重。

一股暖流,或是大弦嘈嘈如急雨,或是小弦切切如私语。

起初银瓶乍裂水浆迸,渐渐转为大珠小珠落玉盘。

说起尿尿,始终有个问题萦绕,那就是——如何压住“尿花”

“尿花”这个词,没有严格定义,在本文中,泛指那些溅出便池外的尿液,想必各位兄弟,懂的都懂。

有人估算过,在美国的公共厕所里,每天约有100万升尿液溅到地上。虽然不知道为啥要估算这个,不过显而易见,尿液飞溅现象确实严重

对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压尿花方式,无外乎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不过,这一点还真不是每人、每时、每地都能做到。

厕所标志丨taobao.com

文明解决不了,那就靠科学来试试。

有学者就提出,也许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小便池,来优雅地压尿花。近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Nexu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联合研究团队,就借助流体力学和微积分来探索该怎样改良小便池,以防止尿液飞溅[1]。

如何量化研究一泡尿?

拉不出屎赖茅坑,尿花飞溅怨便池。

小便池历史悠久,在斯里兰卡,就曾发现过公元1000年左右的石制小便池。现代小便池则源自19世纪的欧洲。

你也许见过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艺术品《泉》。

艺术品《泉(La Fountain)》丨zonacurva.com.br/marcel-duchamp/

这个1917年推出的作品,放在现代任何一个男卫生间里,都不会显得落伍。为什么不显落伍?因为这种小便池的设计,一个多世纪都没怎么变过。

这种设计有啥问题呢?确实有点问题——它溅尿。

“尿体力学”影响因素很多。水流撞击平面产生飞溅是一个复杂现象,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冲击速度(U)、冲击角度(θ)、动力粘度(μ)、液体密度(ρ)、水流直径(D)、液体表面张力(γ)、环境压力(P),以及表面的润湿性和粗糙度等等。

之前的研究显示,当水流的冲击角度低于某个临界阈值时,就不会发生溅水现象,该临界阈值主要取决于韦伯数(ρU2D/γ)。

本论文中的研究者们进一步拓展了这个理论,他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修正了这个韦伯数。此外,他们还把尿液的入射速度等变量都引入进来。最终计算发现,以人类所能产生尿流的条件来看,当尿液入射的冲击角小于30°时,飞溅量可以减少95%

为了验证这个模型,他们做了一个小装置,用一个喷嘴喷出水流,让其冲击一块玻璃板,通过改变玻璃板的倾斜角度(从20°到90°),观察水流的动向和飞溅的现象。

a)常见的现代商用小便池内溅水现象。b至d)分别为水流以90°、60°和30°冲击玻璃板时所产生的溅水现象丨参考文献[1]

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良好。随着冲击角度减小,撞击时形成的飞溅减少,在角度低于30°时,飞溅量大幅降低,几乎为零。

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小便池,让尿流的冲击角度,始终低于这个临界角度。那么,无论使用者的“喷嘴”情况如何,都能消除飞溅。

完美小便池

有了理论模型,就该对小便池动手了。

各位看官应该都是来看尿尿的,如若对数学提不起兴致,可以直接跳过本小节。

想设计一个不会溅尿花的小便池,关键就在于让尿流撞到小便池表面的角度合适,最好是等于或者小于临界角度30°。

从数学角度来看,尿流与小便池在三维空间的交锋,可以简化为两个投影,分别是侧视图(下图a和b中的蓝色表示)和俯视图(下图a和c中的绿色表示)。

侧视图中,尿流看起来像一条条抛物线,因为排尿的时候膀胱压力会下降,所以抛物线的样子也会变;俯视图里,尿流的样子像射线,而且样子会根据人瞄准的方向不同而不同。

为了让尿流以合适的角度撞到小便池上,我们得找到一些特殊的曲线,叫“等角曲线(isogonal curve)”。在这种曲线上,从一个点出发的所有射线与曲线相交的角度都相等。

a)小便池问题的数学抽象。俯视图平面以绿色表示,侧视图以蓝色表示。b)蓝色点划线表示不同尿流轨迹。在垂直平面中生成的等角曲线,分别以深红色、橙色和黄色表示30°、45°和60°的情况。c)不同角度的俯视图等角曲线以深红色、橙色和黄色显示。蓝色点划线表示尿流轨迹在平面上的投影丨参考文献[1]

在侧视图里,寻找等角曲线需要用到如下这个有点复杂的公式——

我们直接跳过数值分析,来看结果:当角度设为30°时,所得到的等角曲线就是上图b中深红色那一条。这条曲线就是我们“理想小便池”横截面的样子

把这条曲线绕着竖轴转一圈,就得到了一个三维的小便池内表面,研究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丰饶角(Cornucopia)”。

“丰饶角”是一种装满鲜花和果物的羊角,西方经常用它来预示丰收,相当于咱们的“聚宝盆”。

道理类似,在俯视图里也可以找到相应的等角曲线(上图c中深红色那一条),这条线和鹦鹉螺壳上的曲线很类似。以这条曲线为基础,所设计的小便池轮廓,就被叫做“鹦鹉螺(Nautilus)”。

在“丰饶角”和“鹦鹉螺”这两种小便池上,整个表面上尿流撞击的角度都在30°以下,不容易溅水。

丰饶角和鹦鹉螺

事实胜于雄辩,理论中的便池还要经受现实中的尿液考验。

各种小便池的效果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杜尚的泉、现代商用款、丰饶角款(Cornucopia)、鹦鹉螺款(Nautilus)丨参考文献[1]

随后研究者做出了“丰饶角”和“鹦鹉螺”两款小便池实物,然后把它们和商用款以及杜尚的泉款进行压尿花效果实验。

他们还3D打印了一个“模拟人体结构”的喷嘴,将受控的染色水流“排尿”到小便池上,并在地上铺一大张纸,收集飞溅的假尿。

实验中,所有小便池都使用相同体积的水、相同的流速,还考量了使用者身高等因素。

测试结果差异很明显,“丰饶角”和“鹦鹉螺”这两种新型设计表现良好,几乎观察不到飞溅。现代商业小便池周围的液滴可溅到约0.5米远。散发着艺术气息的杜尚泉同样散发着尿滴,有些甚至可飞溅到1米。

每个小便池在“排尿”总量为1升时产生的飞溅现象(黑色小点)俯视图:a)杜尚的泉,b)现代商用款,c)丰饶角款,d)鹦鹉螺款丨参考文献[1]

尿液在极低流速和极高流速这两种情况时,往往飞溅量也最高(不得不说,这太生活了)。

对这两种散漫惯了的尿,“鹦鹉螺”能把飞溅量降低85%~95%。“丰饶角”的数值表现其实更好,不过“鹦鹉螺”的高度合适、开口更大,对来尿更“包容”,儿童和行动不便者都能轻松使用。

研究者推算,如果把美国的5600万个小便池都换成 “鹦鹉螺”,每年可以减少3.5亿升尿液溅到地板上。这不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厕所异味、疾病传播,还能节省下几十亿升用来清洁尿渍的淡水。

万事皆学问,你眼中的一泡尿,却是别人眼中的数学题和经济账。

论文作者还提到一个小事:

当狗在树根、墙角尿尿时,尿流的冲击角度就很小,防止狗尿回溅到狗毛上。

它们没学过微积分和流体力学。

狗子不语,只是一味低角度尿尿。

参考文献

[1] Thurairajah, K., Song, X. M., Zhu, J. D., Shi, M., Barlow, E. A., Hurd, R. C., & Pan, Z. (2025). Splash-free urinals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Design through phys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NAS nexus, 4(4), pgaf087.

作者:圆的方块

编辑:黎小球

Guokr

5月7日晚19:30,果壳x阮仕珍珠专场直播要来啦!

国内珍珠龙头企业源头直供,没有品牌溢价,项链、手链、耳钉、戒指、胸针等全场低至99元,还有福袋+满赠+专享福利!🎁7天无理由➕运费险➕3个月保修➕终身保养,下单无后顾之忧!

一定一定!要预约!

👇👇👇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果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