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5月7日的LPL第二赛段比赛中,IG战队以2:1艰难战胜TT战队,但胜利的焦点却被Rookie在第三局决胜时刻的"盲Q探草"操作彻底转移。当Rookie的岩雀在毫无视野的情况下精准命中TT中单埋伏的妖姬时,转播画面中同步响起的观众席惊呼声,将"现场
在2025年5月7日的LPL第二赛段比赛中,IG战队以2:1艰难战胜TT战队,但胜利的焦点却被Rookie在第三局决胜时刻的"盲Q探草"操作彻底转移。当Rookie的岩雀在毫无视野的情况下精准命中TT中单埋伏的妖姬时,转播画面中同步响起的观众席惊呼声,将"现场报点"争议推向高潮。这一操作被部分网友解读为"粉丝通过声浪提示选手敌方位置",而IG粉丝群体则因此陷入"报点"指控的舆论漩涡。
根据圈内很多人的解释,赛事方已在选手耳机中设置白噪音系统,理论上可屏蔽90%以上外界声响。Doinb等职业选手亦佐证:"联赛耳机单价超2万元,叠加白噪音后连现场解说的声音都听不清"。但反例同样存在:前世界冠军Nuguri曾坦言2022年世界赛期间通过欢呼声判断敌方打野动向,WBG选手小天、Light也透露能听到观众谩骂或战术建议。这揭示出分贝阈值临界点问题——当声压超过110分贝时(相当于摇滚音乐会现场),物理隔音效果会显著下降。
现场的比赛大屏与选手操作大概会存在3-5秒延迟,这意味着观众看到的"关键节点"发生时,选手屏幕中的游戏进程已进入下一阶段。例如IG比赛中观众惊呼"妖姬在草里"时,游戏内该角色可能早已结束埋伏。这种时空错位使得即时性报点失去战术价值,但欢呼声的情绪信号仍可能让选手产生警觉——正如刀塔2亚运冠军Chalice所述:"观众突然沸腾,我们就知道盾刷新了"。
尽管LPL强调"禁止观众干扰比赛",但实际执行中更多依赖技术防控而非现场管理。这与电竞赛事特性密切相关,首先就是开放式的观赛氛围能提升票务收入与粉丝粘性,严格静音措施(如早年的LCK隔音房)可能削弱现场体验。
其次,技术层面完全消除声学干扰需投入场馆级改造(如ESL在IEM卡托维兹采用的空军级隔音系统),这对常态化举办的联赛并不现实。
作为从业者,选手们的感官是最直接的,而在这方面也是看法不一,有些选手认为"报点无用",也有选手隐晦的表示,现场过高的声浪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作为LPL的“顶流”(流量的流)队伍,IG的"黑粉经济"导致其任何争议都会被放大解读,赛后"报点"标签也通过短视频切片在社交平台传播。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折射出IG这个队伍的体量是真的很大。当然关于报点这件事,我个人是绝对持“不可能”态度的,比赛的局势瞬息万变,选手专注于当下比赛本就分身乏术了,不太可能有那闲心去关心自己耳机里除队友之外的声音。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报点真的有用,那么对方粉丝刻意制造声响会不会也成为干扰选手判断局势的变数呢?所以这种事情,权当个笑话听听就行了。
来源:电竞大事件esport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