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藏30周年深圳篇章系列报道丨深圳援藏助力察隅书香满城:第三届“读时代新篇 创文化察隅”读书月系列活动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7:01 3

摘要:在雪域高原的春日里,深圳对口支援的西藏察隅县再次掀起全民阅读热潮。2025年4月,以“读时代新篇 创文化察隅”为主题的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读书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过启动仪式、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核心环节,深圳援藏工作组以文化浸润为纽带,为边疆群众搭建起精神成

在雪域高原的春日里,深圳对口支援的西藏察隅县再次掀起全民阅读热潮。2025年4月,以“读时代新篇 创文化察隅”为主题的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读书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过启动仪式、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核心环节,深圳援藏工作组以文化浸润为纽带,为边疆群众搭建起精神成长的阶梯。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文化盛宴,不仅延续了前两届活动的成功经验,更在深圳援藏力量的深度参与下,展现出边疆文化振兴的崭新气象。

启幕:书香浸润高原,阅读点亮边疆

4月10日上午,察隅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人潮涌动,第三届“读时代新篇 创文化察隅”读书月启动仪式在悠扬的藏族歌舞中拉开帷幕。深圳援藏工作组携手察隅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等单位,以“阅读赋能发展,文化滋养民生”为主线,为活动注入全新活力。

察隅县艺术团的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以一曲《察隅吉祥宝地》舞蹈拉开序幕,裙摆翻飞间传递出对知识的向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旅局局长桑旦曲珍在致辞中特别提到:“深圳援藏工作队连续三年助力读书月活动,不仅带来了优质图书资源,更将‘全民阅读’的先进理念植入察隅。”她的话语里,既有对深圳援建的感谢,也饱含对本地文化发展的期许。

启动仪式上,察隅县中学师生代表带来朗诵《我在书里等你》,清亮的嗓音中,“在文字里遇见更广阔的世界”的宣言引发共鸣。活动现场,深圳援藏工作组代表向察隅县各单位及学校捐赠价值4万元的1400余册图书,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农业科技、少儿科普、文学经典等60多种类别。这批书籍通过“深圳书城+察隅需求”的精准选配模式,针对性地填补了当地基层文化设施的空白。

县小学教师唐淑芳抱着一摞绘本感慨:“这些书里有深圳小朋友爱看的《中外神话故事》,也有藏汉双语读物,孩子们能从中学到不同的文化。”援藏干部们亲自为群众递上书籍,不少农牧民群众捧着书仔细端详,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书页,眼中满是对知识的珍视。

深耕:思想碰撞交流,阅读浸润心灵

4月19日晚上,察隅县图书馆传来阵阵掌声,20余位读书爱好者围坐一堂,第三届读书论坛在此举行。县幼儿园援藏教师全嬿燕则带来了深圳少儿阅读推广的经验:“在深圳,每个社区都有亲子绘本馆,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察隅。”她谈及在察隅的支教经历,她眼眶微热:“这里的孩子对故事充满渴望,上次给他们讲《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他们追着问‘为什么马是蓝色的’。我告诉他们,就像我们能用喜欢的颜色画喜欢的东西,画家用蓝色是为了表达想法。孩子们听完眼睛发亮,立刻拿起画笔,画出粉色兔子、绿色猫、彩色太阳。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创造力被点燃了,那种纯粹的快乐和兴奋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我真的很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和绘画,能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固定的规则,只要敢于想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画家’。”

深圳援藏工作组成员、察隅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曾德慷带着一本翻旧的《埃隆·马斯克传》,分享:“在深圳工作时,我就常去书城充电,现在到了察隅,更觉得阅读是跨越地域的精神桥梁。”他结合援藏工作,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谈到察隅文旅产业发展,提出“跳出惯性思维,从游客最本质的需求出发规划线路”,引发在场者对本地发展的思考。县活动中心主任扎西郎宗分享余华的《活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用亲身经历讲述着:“无生活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心怀希望,坚守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更加绚烂的彩虹。”

论坛中,援藏干部与本地干部群众围绕“如何让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怎样打造具有察隅特色的阅读品牌”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深圳援藏教师提出的“建立深察共读微信群”“定期举办线上读书分享会” 等建议,得到一致认可。活动结束时,工作人员为每位参与者赠送了刻有“读时代新篇 创文化察隅”字样的笔记本,扉页上印着深圳援藏工作组的寄语:“让墨香浸润雪域,让思想联结深察。”

传承:扎根基层沃土,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计划在每个农家书屋设立‘深圳援藏书架’,定期更新书籍,让基层群众也能读到前沿的发展理念。”深圳援藏工作组成员、察隅县教育局副局长郭占峰在一次读书月交流活动中透露的规划,让察隅县农家书屋管理员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4月25日上午,第三届读书月系列活动在农家书屋管理员演讲比赛中迎来高潮。来自全县6个乡镇的7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高原上的阅读故事,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

古玉乡罗马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次仁拉姆的演讲《点亮乡村文化之光》,生动还原了农家书屋如何改变村民生活:牧民通过在书屋学习到了科学养殖技术,孩子们在绘本角感受外面的世界,老人们在藏汉双语读物中领悟政策精神。她动情地说:“这些书籍是深圳送给察隅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再荒芜。”

经过两小时角逐,上察隅镇管理员益西措姆以《深耕农家书屋,点亮乡文化之光》的演讲摘得桂冠。她分享了书屋成为“学习充电站”的经历:“村里年长的村民每天都会来书屋看书,我们组织‘候鸟读书会’,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分享学习心得。”说到动情处,她展示了如今成为村民精神家园的书屋相片,并说着:“欢迎深圳的朋友们来喝酥油茶。”

比赛中,管理员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书屋与村民的故事:有人帮助牧民找到科学养殖方法,有人通过播放红色电影激发群众爱国情怀,有人用书屋作为文化驿站凝聚人心。深圳援藏干部曾德慷作为评委感慨:“这些扎根基层的管理员,才是农家书屋真正的‘点灯人’。”

携手:播撒书香种子,深圳赋能察隅

当夜幕降临察隅河谷,县图书馆的灯光依然明亮。从启动仪式的盛大启幕,到论坛现场的思维碰撞,再到农家书屋的基层实践,第三届读书月系列活动在深圳援藏工作队的深度参与下,呈现出鲜明的“援藏特色”。数据记录着深圳力量的注入:三年来,深圳援藏累计协调捐赠图书2200余册,组织各类阅读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8千余人次。

深圳援藏工作组将“阅读是城市软实力”的理念融入边疆文化建设,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阅读推广机制。如今的察隅,县城的图书馆里,援藏干部与本地群众并肩翻书;乡村的树荫下,管理员带着孩子们朗读绘本;机关单位的会议室,读书分享成为主题党日的重要环节。亲子阅读活动、学生作文大赛、世界读书日进校园等一系列宣传在察隅县城中陆续进行着。

当雪域高原的阳光与深圳的书香交织,阅读,正成为深察两地心手相连的文化纽带,在边疆大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深圳援藏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曹烨表示:“我们将持续发挥深圳在数字阅读、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优势,让书香成为连接深察两地的精神纽带,为察隅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力。”随着读书月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个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书香察隅”正款款走来,在雪域高原谱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人篇章。

来源:深圳特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