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上了岁数,有些事如果不加以节制,就会对内在产生负面影响,到头来过着不顺意的日子,还怪自己没有福气。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人上了岁数,有些事如果不加以节制,就会对内在产生负面影响,到头来过着不顺意的日子,还怪自己没有福气。
女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年过半百,还在做这几件事。
沉溺琐事,过度计较
有位网友发帖,晒出自己妈妈五十岁还在每天坚持学习的照片。
网友感叹:“晚上十点多了,发现餐厅灯还亮着,原来是妈妈在刷题。一瞬间,我心头涌上一股骄傲、敬佩又自愧不如的情绪。”
“从小到大,我看到妈妈一直在学习,能感受到她对世界是真的保持着好奇心。”
“妈妈身上旺盛的生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每次想到她,我就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
有些人,五十岁也能终生学习、沉淀智慧。
但有些人,五十岁,就意味着只能琐事缠身、陷入柴米油盐。
如果每日生活都是围着家务打转,被鸡毛蒜皮的小事牵制精力,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心气,容易变得刻薄挑剔、吹毛求疵。
被琐事填满的人生,是悲哀的。
斤斤计较,会影响家庭关系;思虑过度,会气血空耗。
负能量多了,福气也就散了。
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有主动选择做什么事的权利。
对于家庭日常琐事,要拒绝大包大揽,学会协调资源,角色分工。
有句话说:
“无论从脑力还是体力,如果不接受人年纪大了就会衰败的默认程序,你会觉得日子有意思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烟火气息的同时,给自己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最为幸福。
不被琐事缠身,不在小事上消耗能量,拥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一种福气。
目光短视,缺乏规划
网上有个话题:中年人的网瘾和购物欲有多大?
有人倾诉说,母亲六十多岁了,为抢直播间里发的几毛钱红包,整日盯着屏幕,有时会硬熬到凌晨一两点抢“优惠”,总说“这价便宜,不买吃亏”,现在家里囤满了“三无”产品。
更有甚者,说父母已经“走火入魔”了,不仅每月上万的退休金不够花,还要卖房卖车,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拍下“无价藏品”。
这个话题下的留言有几百条,都是抱怨家里长辈爱贪便宜、轻信草率、缺乏规划,很多都导致家庭不睦。
人到中年,身体精力都不比以前,为后半生做好规划,就是为家庭积蓄能量。
有位母亲,急于给儿子存钱买房,一味省吃俭用,克扣自己,三餐顿顿包子,甚至还吃过期的东西。
房买好了,她的身体也垮了。
而儿子才刚刚结婚生子,积蓄不多,为支付高昂的手术费,只得背上沉重的债务。
不管年轻时积累了多少财富和健康,从短视近利的那刻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坚持正常作息,养生修心,保持健康;
重视家庭理财,科学配置,降低风险。
只有稳扎稳打、长远规划,留足底气,才能福气绵延。
妄图插手,干涉越界
好的家庭关系,是家人彼此尊重,给予空间,保持边界,同时能互为激励、保持同频。
有位网友曾发文,祝贺53岁的妈妈复旦大学硕士毕业。
女儿对妈妈是欣赏、尊重、祝福,妈妈对女儿又何尝不是。
这位复旦妈妈谈起考研初衷时直言,自己是看到了女儿在申请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因此受到了激励。
她说:“我想,是不是应该要与年轻人保持同频、同步,以后她说的话,我才能听得懂。”
这位妈妈已经53岁,在职场打拼了近30年,拥有足够丰厚的人生阅历,但她并没有以“施教者”的家长姿态,去教导女儿该如何做,反而大大方方地表示,过去的经验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要通过学习提升,与女儿保持同频。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罔顾孩子意愿,强势输出,哪怕孩子已经长大,与其能力和认知上的差距早已追平,甚至反向拉开。
过度插手子女的人生,干涉他们的婚姻、职业等大小事项,这颗“自以为是为他们好”的控制心,只会把儿女越推越远。
从某种角度来说,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是优秀的教育,其实越走向“分离”。
只有“精神断哺”,将儿女视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个体,相信他们有独自碰撞世界的能力,尊重彼此观念差异的同时,保持同频,才是最亲密的亲子关系。
有句话说:“真正的爱,是尊重对方成为他自己的自由。”
当家人在爱与被爱间,给予适当建议,但不强加意志,彼此给予空间,守护各自的一方天地,这就是家庭的福气。
受世俗约束,将就度日
很多女性都在感叹:作为一个女人,要承担的责任和社会期望太多了。
但一定要永远记得,孩子、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永远都不能大过自己。
前段时间,“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宣布离婚,评论里都是恭喜祝福的声音。
“恭喜这位女士重获自由。”
“女性的典范,不想忍就不忍了,任何时候走自己想走的路,都不晚。”
苏敏的困境,贯穿了她的整个前半生。
苏敏的丈夫在日常花销上与妻子AA制,却从不分担家务,还处处打压她,她只得到处打工,照顾全家人的衣食起居。
她压抑了30多年,患上了重度抑郁,把自己的前半辈子贡献给了家庭,贡献给了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唯独忽略了自己。
直到56岁,苏敏决定不再将就,开车“出逃”,摆脱令人窒息的婚姻,挣脱了桎梏了她大半辈子的角色束缚,活出了鲜活、自由的自己。
回想之前,她说:“心麻木了,所以没有想过离婚。”
5年出走归来,她说:“心是有所谓的。”
她彻底打破“世俗眼光”,敢想敢做:“再麻烦,这个婚也要离。”
有些人很难走出困境,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已经内化了很多外界的隐形压迫,面对痛苦憋屈,只会想着如何催眠自己,将就度日。
但福气,只会来到那些“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的身边。把自己放在首位,就是在面对不适时,主动出走,碰撞世界,产生思考,松动旧有观念,直到做回自己。
村上春树曾写过一句话:“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哪怕是五十岁。
经营一个有爱的家庭,目光放长远,规划人生,不拘泥于琐事,认同自己。
人生很长,你只管出发,旅途自有风景。
来源: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