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末的胡志明市热浪翻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8名官兵以刀削斧凿般的队列,在越南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庆典总彩排中震撼亮相。这支曾参与北京奥运会、建国70周年阅兵的精锐之师,携带着运-20运输机跨越山海而来,用毫米级精准的128步分列式
2025年4月末的胡志明市热浪翻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118名官兵以刀削斧凿般的队列,在越南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庆典总彩排中震撼亮相。这支曾参与北京奥运会、建国70周年阅兵的精锐之师,携带着运-20运输机跨越山海而来,用毫米级精准的128步分列式,在东南亚的土地上铺展出一幅硬核军威与人文交融的画卷。从落地当天开始,仪仗队员每日顶着35℃高温加训至深夜,军靴与沥青路面碰撞的铿锵声,与胡志明市街头的摩托轰鸣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
彩排现场细节处处彰显文化共鸣。新式礼宾服袖口的金丝龙纹与越南传统服饰的龙图腾遥相呼应,枪械操演中暗藏的太极云手势与越南武术刚柔相契。当中越军乐团合奏《歌唱祖国》与《胡志明颂》时,观众席上白发苍苍的越南老兵颤抖着举起1972年中国援越医疗队留下的处方笺,与年轻一代挥舞的中越国旗共同构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血脉联结在历史纵深中愈发清晰——仪仗队行进的黎笋大道,正是半个世纪前30万中国工程兵修筑“胡志明小道”的轨迹延伸。越南《人民报》头版将今日的军姿与1967年中国援越部队抢修桥梁的老照片并置,配文“从‘不拿一针一线’到‘正步丈量友谊’,纪律与情谊始终如一”。
这场看似常规的军事外交行动,实则暗藏多重战略深意。在南海局势敏感的背景下,中越双方通过仪仗队联合彩排释放管控分歧的信号:越南国家电视台罕见使用中文标注“中国仪仗队”,柬埔寨、老挝等国参演方主动要求增加三方互动环节,中南半岛的“友好共同体”叙事借由镜头传向世界。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赋能的软实力输出——仪仗队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校准千人方阵,误差控制在厘米级,其“侦-控-演”一体化模式为国际军事礼仪树立新标杆。当巴西、埃及军事观察员现场记录下队员1分钟内完成拔刀、劈刺、收鞘的17个高精度动作时,“中国标准”正悄然渗透进全球军事文化交流体系。
民间的化学反应比官方安排更为生动。胡志明市奶茶店推出“军装绿半价”特饮,婚纱影楼连夜上线“解放军护卫婚纱照”套餐,社交媒体上“好帅”的越南语弹幕刷爆直播页面。年轻人在抖音模仿正步分解动作,历史学者则在专栏中写道:“这不是简单的队列表演,是将军队纪律性转化为文化感染力的降维打击。”这种跨越代际的认同,在越南国防大学学员身着绣有汉字“和”的奥黛与中方交流时达到高潮——当东方哲学中的“以和为贵”遇见现代军事的钢铁纪律,新型国际关系的可能性正在萌芽。
夜幕降临时,仪仗队员仍在体育场加练定位校准。他们身后,胡志明市地标金融塔的玻璃幕墙映出挺拔身影,恰似中国军事外交的隐喻:既有棱角分明的原则,也有折射万象的包容。正如彩排现场那位举着父母留下的中国军用水壶的越南市民所说:“今天的正步声,和五十年前帮助我们修路架桥的脚步声,踏着同样的心跳节奏。”当118个身影成为行走的“国家名片”,世界不仅看见了大国崛起的英姿,更读懂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在新时代的鲜活注脚。
来源:黑木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