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豹研究院:2025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竞争格局分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7:35 2

摘要:2021年—2023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由395.30亿人民币元增长至463.17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8.25%。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由519.02亿人民币元增长至840.40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2.

头豹研究院:2025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竞争格局分析

头豹研究院对于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

2021年—2023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由395.30亿人民币元增长至463.17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8.25%。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由519.02亿人民币元增长至840.40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2.80%。

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

激光显示在各应用场景中的渗透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23年,中国大陆激光投影(包括激光电视)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29.3%达87.8万台,其中激光显示在家用、商用、工程等应用场景中的市场规模均有所上升。具体而言,在家用市场,光峰科技、海信视像、极米科技等头部品牌厂商均实现规模化量产,2023年激光投影在家用市场的出货量占比较2022年增长3.1%达67.6%;在商用市场,因激光投影设备智能、便携等优势而在商务办公、培训和会议使用中具备较高性价比,2023年激光投影在商务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62.4%达到9.3万台;在工程市场,伴随国内消费需求逐步回暖,夜间经济等文旅产业对激光显示的需求增多,2023年工程激光投影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1.4%达13.3万台;但在教育市场,由于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设备基本完成普及,市场对激光显示的需求弱于教育液晶白板、液晶黑板和LED直显等产品,其出货量呈持续下滑趋势。此外,在电影放映市场,中国电影终端建设发展迅猛,且激光光源在电影放映设备中的使用占比持续上升,2018-2013年激光电影放映设备安装率从39%上升至60%,展现了激光显示在电影放映市场中的巨大增长潜力。

较高的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激光显示行业规模扩张。

以激光显示消费占比最大的家用市场为例,2023年家用激光投影市场的终端平均价格为9042元,相较于整体电视市场平均零售单价3733元,激光显示设备的价格较高,叠加手机、平板等小型显示设备对电视投影设备市场空间的挤占,消费者更换电视投影等大型显示设备的频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激光显示设备在终端消费市场特别是TO C端的渗透速度。

激光显示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技术创新推动激光显示行业在家用、商务和车载光学等应用场景扩张迅速。

伴随激光显示技术工艺持续升级迭代,激光显示产品在外观、音质、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均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高性价比的追求。以车载光学领域中的智能座舱和车灯为例,激光能够很好地契合智能座舱对于光源“体积小、亮度高、无痕显示”等高要求,其他光源如LED则由于存在亮度低、效率低、体积大等不足而应用受限;在车灯方面,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像素灯更多是黑白、动静态显示,而基于激光显示技术的像素大灯可实现“亮度高、体积小、全彩显示”等功能,涵盖“精准照明+精准显示”两大方向,智能化程度更高。特别是当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众车企的行业竞争逐步转向产品高端智能化竞争,对于各细分领域的智能化应用需求上升,从而带动激光显示市场规模实现迅速扩张。

激光显示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提高终端消费者价格接受度。

伴随激光显示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激光显示生产商技术技术工艺愈渐成熟,产业链协同效应愈渐增强,预计激光显示产品价格将呈持续下降趋势。以家用激光投影为例,2023年家用激光投影市场的终端平均价格下降2,777元。具体到不同价格段来看,家用激光投影在3,000-5,000元价格段的出货量份额占近30%,同比增长22%,反超了此前中长焦主导的5,000-7,000元价格段和超短焦主导的1-2万元价格段,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区间。激光显示设备平均价格的下探将有利于打开中低端消费市场,提高激光显示在中低端消费市场的渗透率。

经头豹研究院分析,激光显示行业竞争格局概况如下:

目前国内激光显示竞争格局以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头部厂商主导,头部厂商主要聚焦于高端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技术壁垒较高。

综合企业盈利能力、研发能力及营收规模,中国激光显示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炬光科技、光峰科技、中润光学、极米科技、海信视像等;第二梯队公司为联合光电、瑞丰光电、鸿合科技等;第三梯队有四川长虹、中光学、冠捷科技等。

激光显示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激光显示头部生产商凭借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由于激光显示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头部厂商凭借自身对行业主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前瞻性研究而具备竞争优势。以激光显示头部生产商光峰科技为例,2024年一季度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2.14%,实现毛利率32.44%,在同类型行业可比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展现了其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对企业利润增长的支撑作用。

激光显示产业国产化凸显国内头部厂商行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伴随炬光科技、光峰科技、中润光学等国内头部厂商在激光显示产业链上下游各细分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步向全球高端激光技术探索,国产化替代趋势日渐明显。在激光显示产业国产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内头部厂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产能规模化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均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所面临的较大降本增利空间使其在行业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伴随激光显示产业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国内落后产能趋于淘汰,市场份额趋于向头部厂商集中,行业马太效应显现。

激光显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激光显示行业市场份额趋于向国内头部厂商集中。

对于激光显示生产企业而言,专利是保护其核心技术免遭泄露和抄袭、维持其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以国内激光显示头部生产商光峰科技和海信视像为例,2023年其分别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授权专利2,091项和1,157项,传统和新兴领域的持续性技术创新突破使其激光显示核心技术和产品如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8K超高清分辨率激光电视在行业中具备较高技术壁垒,竞争对手特别是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难以全面模仿或无法直接绕开其激光技术路线底层专利布局。预计伴随头部厂商专利技术优势的进一步扩大,国内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

海外业务扩张助力国内激光显示头部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增长。

自主品牌出海是强化品牌国际化认知和拓展海外业务收入的重要举措,国内多家激光显示头部生产商在海外均有一定规模的业务布局。以极米科技为例,企业始终坚定实施品牌出海与全球化战略,目前已进入包括亚马逊、日本乐天、Best Buy、Bic Camera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2023年其品牌极米以6.5%的比重成为全球家用投影市场第一品牌,实现海外业务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15.6%。由此可以推测,伴随头部厂商海外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张,预计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将协同增长,进一步稳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来源:头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