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的引领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庆阳一中作为庆阳市唯一具有推荐资格的学校积极行动,深入推进“飞天英才”计划,为怀揣科学梦想的学子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
在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的引领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庆阳一中作为庆阳市唯一具有推荐资格的学校积极行动,深入推进“飞天英才”计划,为怀揣科学梦想的学子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数学建模等前沿领域探索实践。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攀高峰的"飞天少年",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科技教育的蓬勃力量!
01
张萌 高三(2)班学生
在“飞天英才”计划中,张萌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科研启蒙。这位省级生物竞赛获奖者表示,真正的科研领悟始于兰州兽研实验室的实践。开幕式上汇聚的全省生物爱好者,让她感受到了科研路上的同行者。学术讲座中,她发现中学知识足以理解许多前沿内容。实验室的每个细节都令她难忘:PCR仪的温度、移液枪的手感、等待电泳结果的期待。在导师指导下,张萌体会到科研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参观制药车间时,巨大的发酵设备让学员们惊叹。导师分享的科研故事,更让她领悟到坚持与创新的意义。这段经历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帮助她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未来的方向。“‘飞天’计划为我打开了科学之窗”,张萌这样总结道。
李思成 高三(2)班学生
在“飞天英才”计划的科研实践中,李思成经历了完整的科研训练周期。从最初的课题构思到实验方案设计,从仪器操作到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让其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团队协作的关键作用。当实验数据出现偏差时,他不再气馁,而是学会用系统思维寻找问题根源;当研究取得突破时,他更懂得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通过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李思成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知体系。“飞天英才”计划为他打开的这扇科研之门,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点燃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他以更加理性和敬畏的态度看待未来的学术之路。
蒋双相 高三(1)班学生
蒋双相在参与“飞天英才”计划后深有感触。尽管培养周期不长,但这段经历让他收获颇丰。从最初的导师见面会,到中期的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再到定期的学习考核,每个环节都让他感受到这个培养体系的严谨与用心。导师们通过定期查阅学员日志、关注线上互动情况,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最让将双相珍视的是,这个项目不仅让他接触到学科前沿动态,更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那些在实验室里的实践经历,与导师们的深入交流,都在他心里播下了投身科研的种子。如今,带着这份收获与成长,更加坚定了他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
02
高二级
林嘉轩 高二(2)班学生
2024年3月,林嘉轩在兰州与导师韩琦教授会面,正式加入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培养计划。研修期间,多位院士和知名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专业课程,并系统介绍各学科前沿进展,导师团队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通过分享科研历程与学科发展史,帮助其培养科学思维并拓宽学术视野。在“飞天英才”计划的系统培养下,其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既构建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又发展了多维度思考能力。这段研修经历不仅使林嘉轩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更重要的是重新激发了他的科学探索热情,为未来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江丁 高二(1)班学生
2024年,韩江丁成功入选甘肃省“飞天英才”培养计划数学学科项目,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完成为期一年的系统性学习与研究。通过定期参与学术研讨,认真学习现代数学理论体系,并积极参与多项专题探究活动。这段研修经历有效提升了该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为其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他将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与研究,通过持续深造与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力争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刘欢伟 高二(1)班学生
2024年,刘欢伟成功入选甘肃省“飞天英才”。在参与学校航天社团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他经历了从课本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为了优化卫星模拟器的数据传输效率,他和社团成员们一起尝试了多种算法组合;在设计抗干扰程序模块时,每个功能都要在开发板上反复调试。这些实践让他明白,航天相关的程序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实现,更要注重系统的可靠性。最宝贵的经验往往来自调试过程中的错误提示。当自动校准程序在模拟电磁干扰环境下失效时,他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改用更严谨的逻辑结构;当多任务调度出现冲突时,他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找到了优化方案。这些记录在实验日志中的点点滴滴,正帮助刘欢伟在航天科技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03
高一级
王垚 高一(1)班学生
2025年成功入选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计划计算机专项培养项目,展现出其突出的专业潜力。在同年举办的庆阳市科技创新大赛中,他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性和完整的项目呈现,荣获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王垚同学对Python编程语言及Arduino开源硬件开发技术、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科的交叉应用具有浓厚兴趣,他通常细化研究智能算法开发与航空器模型。他也爱好书法,曾获中国美术学院软笔书法4级证书。平时注重体育锻炼,喜欢在闲余时间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等。
高靖超 高一(1)班学生
2025年,高靖超凭借其在计算机领域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甘肃省“飞天英”计划计算机专项培养项目,并在庆阳市科技创新大赛"创意智造”项目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他展现出优秀的编程潜力,认真学习过Python和C++等编程语言,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开源硬件开发实践。高靖超同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智能科技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从星图识别到智能算法开发,从生物实验到数学建模,庆阳一中的“飞天英才”们正在用青春书写科技创新的精彩篇章。他们的成长轨迹,生动描绘了学校数智赋能的育人路径。在科技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庆阳一中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教育,为更多学子插上科学梦想的翅膀。我们坚信,今日在实验室里埋下的科学种子,终将在祖国科技创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期待更多有志少年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科技力量!
英才计划
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学生培养计划。目的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截至2024年2月21日,中国科协追踪到升入大学的4846名2013—2020届“英才”学生中,有73%考入985或211高校,13%入读哈佛、剑桥等高校;40%左右的“英才”学生大学阶段继续在基础学科领域学习深造,一批学生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来源:人人爱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