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和@朱宁老师录过一期播客,聊天中我试图总结出K型分化后舆论所展现出的种种情绪,对话如下:
之前和@朱宁老师录过一期播客,聊天中我试图总结出K型分化后舆论所展现出的种种情绪,对话如下:
今天,视频里的这种情绪甚至更加强烈,怎么形容它呢?
就是大家不爽了很久,等了很久,结果一切没有好转,甚至在加速。
然后很多“正确多元理性”的声音还在斥责说:
你的不爽也是不对的,它很愚昧,很极端。
那好吧!反正选票在我手里,既然如此,我可以不变好,不改善。
关税战让我更苦了,我认。
但是!能不能把过去让我受苦的那一整套东西先砸烂?
我死不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
当然,也可以换个更容易被接受的说法:
效率周期→公平周期的迁移,对修正分配的强烈诉求。
大家可以做个尝试,把下面这段prompt发给随便一个大模型(首选马斯克的Grok3),看看模型会怎么说?
假设你是一个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产业工人,请你以第一人称口吻向大家介绍过去几十年你所遭受的一切,讲述你的感受和想法。
我自己尝试了一下,答案精彩极了!
何为公平周期vs.效率周期?
我认为下图就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观察指标——
它「收入」视角勾勒了美国不同阶层的百年变化。
注意看蓝线——
我们可以把top10%人群的收入和财富下降视为「公平周期」,上升视为「效率周期」。
美联储会把美国老百姓氛围四个阶层:
top1%富豪 :top9%中产:40%中等收入群体:底层50%人群
公平周期内会发生什么?
首先,通胀和利率往往会走高。
这里我借鉴丁昶老师的思路,以10Y美债利率为抓手(紫线),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这一趋势。
其次,底层人民的收入占比(黑线)也会提升。
1941年,top10%人群的收入开始骤降,回溯史实可知: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与二战,罗斯福实行战时经济政策——
搞价格管制和配给制度,以及高额的税制,受益于战争需求,社会实现充分就业,高税收和二次分配,促进了社会公平。
而到了80年代,top10%人群收入快速上升,大概率也是里根新政的结果——
放开管制、降低个税、搞去工业化和产业转移,而美国产业工人迎来了「失去的30年」。
下图则是从「净财富」视角勾勒了美国不同阶层的百年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top10%人群的财富与收入变动亦步亦趋。
但扎心的是黑线,它告诉我们:
无论在哪个周期,底层人民的净财富占比都不会有啥变化...
所以,有没有可能,大家的想法真的就是:
我上不上去无所谓,我只要你下来。
毫无疑问,今时今日我们正处于效率→公平周期的切换中。
今天能看到很多「活久见」「毁三观」的新闻,仅仅是因为成长于「效率周期」的我们没见过而已。
可以想见,未来发生更极端更没见过的事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看看上一轮公平周期(1929-1980)里发生的事,现在这点“意外”才哪到哪?
这两张图也提醒我们:
数据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曲线上的每一次转折和趋势,都可能对应着现实世界的惊涛骇浪。
推荐几期相关的播客:
来源:老钱日日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