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读暮省春将尽,亦师亦友夏始来 《新网师向您汇报》2025年第18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3:30 2

摘要:白驹过隙,转眼已在新学校度过了八个月,每天都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欣喜。回想初来学校的日子,一直不停地向往着、探索着。

原创新网师周报组新网师

Part.01

榜样之星

01.职初教师课程第四次优秀作业名单

02.心理健康课程第三次优秀作业名单

Part.02

榜样故事

01.所想皆所愿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白驹过隙,转眼已在新学校度过了八个月,每天都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欣喜。回想初来学校的日子,一直不停地向往着、探索着。

第一节课我提前走进教室,忽然看到一张熟悉的小脸兴高采烈地朝我走来,她问我:“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当然记得啊!”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同时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名字。她满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整堂课脸上都漾着笑。原来这个女孩曾经是我的二年级学生,没想到四年级又在这所新学校见面,更没想到我能再次成为她的老师!

清楚地记得她上二年级时,父母刚刚离婚,她变得更加内向。作为她的班主任,我理解她当时的心情,所以对她更加关注。慢慢地,她开始对我吐露心声,告诉我她的感受,我尝试着用一个家长的口吻告诉她:“父母可能有很多孩子不理解的矛盾,可是父母会一直爱你。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和老师说,老师会一直帮你……”

升入三年级后,她跟随妈妈去了县城学校,而一年后我们竟然再次相见!现在每一天看到她,心里都很高兴,我要加倍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好老师,今后让我也做这样的好老师吧!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课程

24G2723高建红

02.郑州之行,我幡然醒悟

4月12日—13日,新网师“理想课堂”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新卓越一班部分学员从天南海北汇聚一堂,刘祥导师以“追求教师自尊的课堂”为题进行了专门指导。他笑称自己40周岁才成长,但一成长起来就特别快,那是因为他以课堂为根,凡属最新的教育理念,都会亲自进行实践,并用写作记录下来,所以积累了无数的写作素材。

其中有几句话振聋发聩,让我幡然醒悟。我曾积极拥抱新教改,学习过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中学模式、语用为中心的课堂、大单元教学等,但有一种声音像叛逃的怪兽拉扯着我:“教改多次,模仿式的课堂学习,一阵风过,老师们反复学习各种模式,有的模式相互之间冲突,让教师无所适从!”带着某种抱怨的心理,我没能沉入课堂,多年来也没能深入把握新理论中本质的东西,课堂总是在旧有经验的基础上重复。

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反复比较和细致探索,才能发现它们的独到之处。我该悬崖勒马,停下那些“周边打草”的所谓努力了,关注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根本。

——新卓越一班

220780王志喜

Part.03

网师心声

01.专业学习

遇见光,追逐光

五月裹挟着初夏的风悄然降临,我终于挣脱了那段至暗时光的桎梏。2025年初,身体问题与家庭琐事交织成网,加之教学重任以及职业倦怠,我像一只困在层层茧衣中的蝶,在黑暗里徒劳挣扎。

转机出现在新网师语文读书社群。刘广文老师身兼社群负责人与课程讲师多重身份,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即便事务缠身,还一一发来语音电话鼓励我们坚持读书,他温和有力的话语穿透我心底的阴霾;陈维娜老师与我曾一同开启共读之旅,她每日雷打不动参加早晚读,从青涩学员成长为社群助理,蜕变的轨迹令我震撼;王彩红老师在打卡点评时,总能用细腻的笔触戳中关键,那些精准的建议如钥匙,为我打开思维新境;冯倩、孙晓俊老师,即便在工作与生活的夹缝中,依然坚持每日打卡分享。还有李燕老师、李强老师、刘威老师……他们的文字里藏着对知识的热忱,他们的行动中体现着对阅读的热爱,他们像一束束光,点燃了我沉寂已久的热情,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他们如温暖的光,渐渐融化了我心房的坚冰。如今,我重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在阅读与写作中积蓄力量。那些曾束缚我的茧衣正在层层剥落,我坚信,终有一日,我也能散发微光,照亮他人的路。

——“中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课程

223092袁丽君

02.专业成长

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歌词在我心中回荡了大半辈子。三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从小县城的讲台到市名师,再到省骨干,我始终相信:教育者的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永不停歇的学习脚步。

2018年,当我感到职业成长陷入瓶颈时,新网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七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教育的热情有增无减。去年秋季,我曾因年龄犹豫是否继续学习,但短暂的停滞却让我倍感空虚。于是,我再次出发,加入陈六一老师的“诗意数学”课程,在数字与诗意的交融中,漫步于教学的灵动与美感。

今年春季,我报名“AI时代教师数字素养”课程,学习智能技术,探索数字化教学,虽然忙碌,但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AI辅助备课、数据分析、个性化作业设计……这些新技能让我在课堂上如虎添翼,更让我感受到:教育者的生命力,正源于对未知的探索。

《人民日报》曾言:“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精神的常新。”是的,岁月可以增长年轮,但学习能让心灵永远年轻。只要保持求知的热忱,教育者的青春就永不落幕!

——“AI时代教师数字素养”课程

183978刘玉香

03.专业成长

在矛盾中成长

今年我选修了“中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课程,被邀请做义工时我犹豫了,但最后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承担的坚持与退缩,是我成长的真实写照。

最初的义工任务不多,随着学习推进,任务清单不断延长。当新的任务再次被邀请时,我发现自己根本忙不过来,终于说出了“不”。虽然拒绝来得艰难,但是承认精力有限,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第三次作业批阅,面对紧急的任务和截止期限,我意识到压力并非工作本身,而是没有安排好时间,莫名生出一种焦虑,这让我重新审视义工的本质意义,并重新规划了时间,最终,我顺利完成了作业批阅。

当我们在“应该”与“能够”之间反复思考,在“利他”与“自洽”之间寻找平衡时,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反而成了推进成长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课程

222202 古行远

04.专业成长

在斑驳里播种星光——新网师与我的教育修行

接到新梅老师约稿的这一天,我刚刚游览了龙门石窟,心中正有着千言万语想要诉说。

龙门里的万千佛像中,竟没有一尊是完整的。斑驳的面容、残缺的肢体,却依旧以慈悲的姿态屹立千年。抚摸着石壁上深浅不一的刀痕,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这跨越朝代的文明印记,恰似教育事业历经岁月洗礼,始终传递着知识与智慧的薪火。而新网师,就如同守护石窟的工匠,用前沿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们修缮知识的缺口,填补教学和心理学认知的裂痕。在新网师的课程学习中,我深刻领悟到,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教育不是塑造完美,而是在残缺中发现独特的光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绽放别样的精彩。

面对孩子们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和瞬息万变的教育挑战,我们更应像这些历经风雨的佛像,怀揣信念,以最坚韧的姿态,成为知识火种的传承者。

所见诸佛,皆由心生。即便前路有风雨侵蚀、岁月磨损,也依然坚守如初,在残缺中追寻圆满,在困境里孕育希望。因为我知道,在成长的路上,我与孩子们,与新网师,始终相互依偎,共同奔赴教育的山海。

——“青少年心理与健康发展”课程

223802钟瑶

Part.04

一线资讯

4月28日晚,新卓越二班“茶馆”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思想盛宴——“殷德静老师班主任工作主张”提炼活动。此次活动由彭巧老师主持,二班导师柳袁照全程参与指导,吸引了卓越二班近30名学员积极参与。活动围绕“好书分享”“主张阐述”“点评指导”“交流对话”“导师总结”“回应反馈”六个环节展开,旨在深入挖掘殷德静老师的教育智慧,提炼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主张。

4月29日晚,新网师卓越一班开启以“‘理解为先模式’的实践智慧”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此次活动由刘文霞老师主持,刘广文老师点评,李艳娥、武华云、王立新、周林、朱小会和郑宇六位老师参与分享。

4月30日,新网师执行主任郝晓东老师到定襄县参加教研室组织的线下共读活动,共读书目是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中的部分章节。忻府区教育局教研室前主任郭银安、张小玲老师等一同参加。

Part.05

欢迎阅读, 欢迎指正, 欢迎投稿!

新网师周报邮箱:xwszbbwh@163.com

新网师教务处邮箱:xwsjwc2018@126.com

2025年5月4日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总编:郭良锁

采编:程新梅 毕娟

排版:吴文琴

审核:池俊玲 王金祥 张海珍

图片:王路其

来源:新网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