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年薪”冲上热搜:李想年薪6.39亿,真相究竟几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7:52 2

摘要:5 月 7 日,理想汽车方面迅速向红星资本局作出回应:“‘李想年薪 6.39 亿’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从理想汽车 2024 年年报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李想 2024 年的薪酬构成细节:266.5 万元的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16 万元的退休金计划供款,以及高达

5 月 7 日消息,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 2024 年领取 6.39 亿元 “天价年薪” 一事,成功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5 月 7 日,理想汽车方面迅速向红星资本局作出回应:“‘李想年薪 6.39 亿’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从理想汽车 2024 年年报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李想 2024 年的薪酬构成细节:266.5 万元的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16 万元的退休金计划供款,以及高达 6.36 亿元的股份支付薪酬费用,总计 6.39 亿元。

但理想汽车方面进一步解释,李想 2024 年的全部实际薪酬仅为 266 万元。目前所披露的年销量 50 万辆对应的 1800 万股奖励约合 6.39 亿元费用,这只是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国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费用,并非李想实际到手的薪资收益。

根据理想汽车的股票激励计划,李想若想真正拿到这 1800 万股奖励,并非易事。除了要完成公司设定的年销量 50 万辆这一目标外,还需要额外支付 29.26 美元 / ADS(美股 1ADS = 港股 2 股 A 类普通股,即 1:2 的对应关系,目前市场股价约为 25 美元 / ADS)。截至目前,李想尚未支付现金对价,所以并未实际获得任何股票或股票收益。

通俗来讲,理想汽车给李想设定的目标极为苛刻:年销量不仅要达到 50 万辆,美股股价还必须显著高于 29.26 美元,李想才可能获得收益。以 5 月 6 日美股收盘价格 25.68 美元计算,李想若要拿到股票,不但拿不到钱,反而还要倒贴给公司 3200 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2.3 亿元。

这一事件引发的讨论远不止于薪酬数字本身,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竞争下的特殊人才激励机制。在特斯拉、蔚来等企业同样采用"低底薪+高股权激励"模式的背景下,这种薪酬结构实际上反映了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

首先,股权激励本质上是将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价值深度绑定。在造车新势力尚未实现稳定盈利的现阶段,高管团队需要与企业共担风险。正如理想汽车2023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率仅为3.2%,这种情况下现金薪酬必然受限,股权激励就成为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筹码。

其次,这种机制设置的技术门槛值得关注。以50万辆年销量为例,这相当于理想2023年实际交付量的2.5倍,需要企业同时突破产能瓶颈、渠道下沉和产品矩阵三大关卡。而股价条件的设定,更将个人收益与资本市场表现直接挂钩,形成双重考核的"金手铐"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模式正在引发新的行业思考。部分分析师指出,当股权激励占比超过总薪酬90%时,可能刺激短期业绩追逐。理想汽车在回应中特别强调"四年锁定期"的设定,正是为了规避这类风险。相比之下,传统车企高管薪酬中股权占比通常控制在40%-60%之间,这种差异恰恰体现了新旧造车势力在治理逻辑上的分野。

这场讨论或许会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目前中美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的记账方式存在差异,容易造成公众误读。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在解读企业高管薪酬时,不能仅看表面数字,背后的激励条件和实际收益情况更为关键。大家对这种股票激励式的薪酬模式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