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光盘老化/光盘腐烂/光盘变质/光盘自杀」(disc rot),指的是光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了化学性的劣化,令光盘数据层受损,进而影响光盘的正常使用 —— 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完全无法读取或者播放。
如果你和我一样,家里也收藏了一堆 DVD,那么最近的一些新闻可能引起了你的担忧,让你开始担心:我家里的光盘会不会也老化了?
所谓的「光盘老化/光盘腐烂/光盘变质/光盘自杀」(disc rot),指的是光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了化学性的劣化,令光盘数据层受损,进而影响光盘的正常使用 —— 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完全无法读取或者播放。
从镭射影碟(LD)到 CD 再到各个平台的游戏盘,几十年来,老化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各类光盘产品。许多实体盘爱好者可能都对「光盘老化」现象有一定了解,但不一定知道具体的术语。
总体而言,光盘老化是一种随机性很高的现象,但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生产过程出了问题。某些特定批次的光盘可能会更加容易老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华纳兄弟发行的,在 2006 年至 2009 年期间生产的 DVD 出现老化现象的概率相当高。
不久前,影评网站 JoBlo 的主编 Chris Bumbray 发表了一篇关于此事的文章,引发了人们对光盘老化现象的关注。Bumbray 收藏的《亨弗莱·鲍嘉作品辑》和《埃罗尔·弗林作品辑》都不幸出现了老化,而这两套作品辑都是由华纳发行,并且都是在那个时间段里生产的。
不过在收藏家圈子里,这个问题早就人尽皆知,实体媒介专家、YouTube 主播 Spencer Draper(频道名:Damn Fool Idealistic Crusader)在 2021 年就发布了相关视频,对此事进行过详细的讲解,而且他还提到,在那之前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华纳 DVD 的问题。
问题是怎么发现的?以及华纳的回应
在 Draper 等人开始调查这个问题后,他们做了些侦探工作,发现这并非这一时期所有华纳兄弟 DVD 的通病,而是仅限于特定的生产工厂,具体而言,是一个现已关闭的,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Cinram 压片厂。这是根据光盘环码(光盘内环上的一行小字)中的生产商代号判断出来的。
作为一名影视爱好者,Draper 收藏了大量的 VHS 录像带、LD、DVD、蓝光碟、4K UHD 蓝光碟,根据 Draper 的估算,他收藏了大约 5000 到 6000 部电影。而由于华纳兄弟在电影界的重要历史地位,Draper 的很多 DVD 都是由华纳兄弟出品。Draper 告诉我,在了解到这个问题之后,他「像疯了一样,逐个检查每一张光盘。」
问题是,光盘老化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Draper 解释说:「我发现,即便是简单读一次盘,或者尝试数字备份,也不能判断有没有老化,唯一能够 100%确认的方式,就是完整播放整张光盘。不仅要看正片,还要看各种花絮、菜单等等,还要搞清楚有哪些片子是我的没出问题,但是其他人的已经坏了。」
之后 Draper 开始联系华纳兄弟家庭娱乐部门(简称 WBHE)探讨处理方式。这并非一个轻松的过程,不过华纳最终给他寄了一个大包裹,为他更换了所有出问题的光盘 —— 但前提是,那些片子仍在生产。
IGN 联系了 WBHE,询问华纳对此事的看法,并得到了以下回应:
「华纳兄弟家庭娱乐已得悉 2006 年至 2009 年间生产的部分 DVD 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过去将近十年时间里一直为顾客换货或提供其他解决方案。任何遇到问题的顾客都可以通过 whv@wbd.com 联系我们。
「这并非新出现的问题。最近有一家网站遇到了这一问题,并发表了相关文章(原文已进行更新),因此引发了最近的关注。从我们获悉这一现象开始,WBHE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在为消费者提供售后。
「若条件允许,我们会为顾客进行更换,如果无法用相同的作品更换,则提供其他作品作为补偿。部分光盘已经停产,或者 DVD 版权已经到期,在这种情况下,WBHE 会提供其他作品作为替代。」
这份声明与 WBHE 此前发给 JoBlo 的声明基本相同,不过这一次将时间范围从 2008 年延后到了 2009 年,而 Draper 表示,这与他在调查后总结出的年份相符。
如何判断你的 DVD 有没有风险?
如果你担心自己也有这些批次的 DVD,该如何检查呢?第一步是查看背面的版权年份,确认是不是在 2006 年至 2009 年间生产的。如果不是这几年里生产的,那么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但也只是暂时没有问题 —— 下文会进一步说明)。
但如果的确是在这几年生产的,Draper 表示,接下来你需要「查看光盘内环上的生产编码。如果你在那里看到了以『IFPI 2U』开头的代码,那么这张光盘就是有问题的批次。」不过这串字母和数字印在光盘的塑料内环上,字很小,可能不容易看清(也许需要借助放大镜或者相机)。
Draper 说,还有一个快速判断的方法是,即便你的光盘是 2006 年到 2009 年生产的,但如果 DVD 包装盒背面用蓝色印章盖了一句「光盘在墨西哥生产」,那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它是在另外一个压盘厂生产的。
最后是,如果你确定某张华纳出品的 DVD 是在 2006 年到 2009 年间生产的,但觉得只看包装或者光盘上的标识还不够保险,那么 Draper 建议「不妨直接检查光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光盘放进播放器里,然后用最快速度快进播放整张光盘,包括花絮部分。我知道这听上去挺笨的,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Draper 还很贴心地整理出了他知道的容易出现老化现象的作品。对于担心自己的收藏也受到了影响,想要开始排查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此外,如果你想要淘老碟,这个清单也可以避免踩坑 —— 不过这有时也会让人感到沮丧,因为某些作品可能除了这些批次之外,再也没有生产过其他版本。
作为一个恐怖片重度爱好者,在查看 Draper 的清单时,HBO 电视剧《魔界奇谭》让我心脏漏了一拍 —— 有若干季都被罗列其中。据说该剧的版权问题很复杂,目前没有任何平台提供正版的流媒体播放,也没有办法购买或者租赁数字版。更糟糕的是,《魔界奇谭》只出过一次实体版,也就是华纳出的 DVD,这意味着任何想要收藏《魔界奇谭》的粉丝,都必须接受光盘无法播放的风险。
《泰山》收藏集 Vol.2
Draper 也有类似的苦恼:包含 6 部雷电华《泰山》电影的「《泰山》收藏集 Vol.2」。该合集也只出过一次实体版,而且刚好也属于光盘有质量问题的那一批。它的稀有性让它在二手市场的价格相当高。但即便你愿意支付高价,也无法确定光盘有没有问题。
更糟糕的是,就算收货时一切完好,说不准哪一天就老化了。Draper 介绍说,虽然 LD 光盘也存在老化问题,但如果在一定时间之内都没有出现这种化学性劣化,基本上就再也不会了。而华纳的那些 DVD 则更加难以预测,也许一张光盘现在完美如初,下次再看就没法播放了。
正常情况下,一张 DVD 的「预期寿命」有多长?
虽然受到影响的 DVD 不在少数,但是从好的一面看,这次的问题集中出现在特定发行商、特定压盘厂和特定年份,而除此之外,尽管 DVD 已经诞生了三十年,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 DVD 老化现象。Draper 指出,早年生产的一些劣质 DVD 确实出现了显著的老化,但它们属于特殊个例。
光盘老化现象有着残酷的随机性:你的《热狗电影》光盘或许完好无损,但你的《楼上的外星人》呢?(图源:Smith Collection/Gado/Getty Images)
那么,一张标准的 DVD 的预期寿命有多长呢?根据索尼官网上的介绍,「在妥善存储和使用的情况下,一张典型的 DVD 光盘的预期寿命大约在 30 到 100 年之间。」这个跨度有点大,相差了足足 70 年,不过在 DVD 即将迎来 30 周年之际(DVD 在 1996 年首次投入市场),Draper 表示,短期内不用太担心寿命问题。
他表示:「我有一些 1997 年的华纳 DVD,那是华纳第一年做 DVD,用的还是那种纸质盖子的包装盒,那些光盘的状态非常好,完全没有问题。我觉得他们当时做得非常好,这些光盘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目前为止,蓝光光盘还没有出现过大范围的老化问题。最近确实有一些报道表达了对蓝光盘的担忧,但 Draper 表示,除了一些在法国发生的,八成与某家法国压片厂有关的问题之外,他没有见到其他具有规律性的案例。
(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华纳出品的 HD DVD 现在都已经无法播放了,对于当年在 HD DVD 和蓝光的格式标准之争中支持了 HD DVD 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
影碟发行公司「CC 标准收藏」的蓝光盘一度也遇到了类似于华纳 DVD 的光盘老化问题:由某个压盘厂生产的光盘很容易老化。不过在 CC 的案例中,受影响的片子不多,而且 CC 处理得当,他们核实了具体细节,公布了需要注意的产品,并为顾客提供了换货渠道,顾客可以免费更换成改进工艺后新生产的光盘。
如前所述,华纳已经充分意识到了那几年的 DVD 存在的问题,如果你想更换 DVD,可以发送邮件至 whv@wbd.com 开始换货流程,不过 Draper 提醒说,根据他听到的反馈,客服回应的速度时快时慢。
而且有时候,你还需要克服一个大困难:提供收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么多年之前买的东西,收据早就找不到了,而且如果是作为礼物收到的,可能本来就没有收据。
此外,虽然很多 DVD 后来出过新版本,包括通过华纳的 MOD(按需生产)计划复刻的经典电影,但仍有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已经绝版,由于版权问题,华纳无法直接用新版光盘替换。华纳在声明中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提供其他作品作为补偿,但如果你的愿望只是保住自己的收藏,这显然不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Draper 希望华纳可以像 CC 那样大方、坦率地处理这个问题,比如主动提供可能受到影响的产品清单。(由于没有官方清单,消费者目前还是只能参考 Draper 整理的列表。)此外华纳也没有公开承认这些容易老化的光盘都出自同一家压盘厂,也没有解释如何辨别自己的 DVD 是否来自这家工厂。
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便换到了某部电影的新版光盘,它很可能不会包含老版中的额外内容,Draper 自己就遇到了这种情况。2006 年华纳发行的《比利小子》(1973)双碟 DVD 套装中包含了长达数小时的独家额外内容(包括相当于「导剪版」的加长版电影),尽管 CC 最近发行了该片的 4K UHD 蓝光,但其中并没有那些额外内容,而 Draper 收藏的 DVD 已经老化。
我们这些实体盘爱好者经常会说,在流媒体时代,购买实体版是确保自己可以随时观看喜欢的电影和剧集,而不用担心平台下架、版权易手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说法也依然成立。但华纳 DVD 的老化现象暴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隐患,让人们在宾州的 Cinram 压片厂倒闭多年之后依然对它耿耿于怀。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