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7:58 3

摘要:五月的阳光,为劳动镀上金色的勋章;五月的校园,因实践焕发蓬勃的生机。经过半年多精心建设的信阳市平桥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于4月7日开始试运行。截至“五一”国际劳动节,基地已接待17所学校,超过2500名学生。

五月的阳光,为劳动镀上金色的勋章;五月的校园,因实践焕发蓬勃的生机。经过半年多精心建设的信阳市平桥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于4月7日开始试运行。截至“五一”国际劳动节,基地已接待17所学校,超过2500名学生。

平桥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位于龙井乡南雷村,交通便利。作为全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点民生工程,基地占地16亩,周边环绕非遗稻草人、中草药种植园及南雷水库等资源,形成“水林田湖”立体生态格局。基地面向中小学生,以“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劳动育美”为核心定位,展示和体验以食育为主的生活劳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劳动,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学生们能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投身实践的优质平台,成为中小学生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基地建设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创新构建“5+3+N”实践体系——五大主题展厅厚植文化根脉、三大实践工坊锤炼劳动技能、户外种植区域联通自然课堂,为劳动教育从“认知”到“践行”搭建全场景平台。

五大主题展厅:一本会“说话”的劳动百科全书

民俗厅

老纺车的木轴轻转,皮影戏的幕布映着光影,传统农具与非遗技艺的陈列,让“十里不同风”的民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食育厅

南北方饮食文化展板前围满学生,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孩子们在对比中读懂“舌尖上的文明密码”。

农耕厅

犁耙锄镰整齐列阵,蓝天白云装饰的穹顶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史通过图文与实物娓娓道来。

劳动教育厅

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为核心理念,通过历史传承、实践体验与未来展望三大板块,融合非遗技艺与校园社区实践,传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诠释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真谛。

农业科普厅

植物标本墙、生态循环模型与智能种植设备构成“科技+农业”的生动课堂,让“一粒种子的旅行”变得可触可感。

三大实践工坊:一双手能创造多少种可能

茶工坊

原木桌椅与茶园壁画相映成趣,孩子们跟着师傅学炒茶,识茶器,指尖的温度与茶香的氤氲,是对“茶韵悠长”最鲜活的诠释。

药工坊

石臼轻杵,药香浮动,从辨认艾草、薄荷到制作中药香囊,传统医药文化在孩子们的小手间“薪火相传”。

食工坊

石磨转动出米浆的细腻,蒸笼腾起馒头的热气,从“粒粒皆辛苦”到“动手皆美味”,劳动的成就感在味蕾上绽放。

户外种植区域:一片土地的“成长约定”

走出室内,户外种植区的田垄已备好“劳动课”——温室大棚里,草莓藤蔓垂着果实,孩子们弯腰采摘时的笑脸比草莓更甜;田埂边,铁锹翻起新土,“指尖添绿意 同心向未来”的横幅下,幼苗在孩子们的期待中破土;菜畦间,工具碰撞的声响与“这株番茄要搭架”的讨论交织,从翻土、播种到观察记录,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对话,与成长的约定。

从“纸上谈劳”到“躬身践劳”,平桥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启用,标志着平桥区劳动教育迈入“场景化、课程化、常态化”新阶段。未来,基地将深化与全区中小学的课程衔接,年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100余场次,覆盖学生2万人次,切实把劳动教育打造成平桥教育的金名片。

编辑:凯升融媒

来源:信韵凤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