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迪西接待6家机构调研,包括东方证券、开源证券、申万证券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36 2

摘要:公告显示,美迪西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董事长、创始人、CEOCHUN-LINCHEN,联席CEO、常务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发展官胡江林,董事会秘书卓楠,财务总监张冬花,证券办公室翁少凡。调研接待地点为通讯方式。

2025年5月7日,美迪西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30日接待东方证券、开源证券、申万证券、中泰证券、信达证券等6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美迪西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董事长、创始人、CEOCHUN-LINCHEN,联席CEO、常务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发展官胡江林,董事会秘书卓楠,财务总监张冬花,证券办公室翁少凡。调研接待地点为通讯方式。

据了解,美迪西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 CRO 公司,2024 年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及国内行业竞争,公司营收下降、利润亏损。2025 年第一季度持续降本增效,营收增长,净利润大幅减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据了解,在改善经营情况方面,公司通过深耕主营业务、优化经营、拓展市场、加强研发能力、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结构等举措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在新技术平台布局上,加强热点技术研究,完善多个研发平台。

据了解,在海外业务拓展及规划方面,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已投入使用研发办公场地并实现创收,还在欧洲等地多点布局,加强团队建设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行业会议,2024 年境外客户收入占比约 38%,力争将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 40-50%。此外,公司对国内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认为政策支持等因素将为行业及公司带来更多机会。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介绍环节

美迪西成立于 2004 年,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 CRO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公司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三大业务板块——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

2024 年,由于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营业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实现营业收入 10.38 亿元,同比下降 24.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84.58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 29,763.52 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尽管公司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但难以在短期内与收入降幅保持同步调整,导致整体盈利下滑。同时,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相关应收账款、长期资产、存货等计提减值损失,综合导致利润下降。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7 亿元,同比增长 2.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4.68 万元,较上期实现大幅减亏,同比减少亏损 2,300.89 万元,主要系公司在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加强成本管理,营业成本同比下降 12.46%,综合毛利率提升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5,949.21 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回款较为平稳,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对营运资金进行合理规划所致。

公司将持续提升研发服务能力,夯实临床前一体化综合研发服务能力,确保经营有序进行。

二、问答环节

1、问题:公司内部为改善经营情况采取哪些举措?

答: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一如既往深耕主营业务,持续优化经营,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提升项目实施及项目交付的效率,确保经营有序进行,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回馈投资者的信任。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毛利率有所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期实现大幅减亏。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将充分发展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三个事业部以及美国波士顿研发中心,并注重运营管理中心的建设。从成本管控的维度,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围绕成本管控、数字化转型、合规化管理等方面推动将本增效,并将根据业务情况合理配置人员,在人力成本、采购支出、资源利用等多个维度实现降本增效,切实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公司对国内外收入结构、业务结构方面做积极调整,在继续做深做透国内市场的同时,切实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并将通过实施大客户业务拓展策略,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大客户及优质生物技术公司占比,推动公司业务增长与产业发展相协同。

在加强研发能力方面,将构建"人类细胞模型-AI预测-类器官"三位一体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基于 AI技术的一站式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偶联药物平台,完善细胞基因治疗平台等,推动现有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向着前沿化、智能化领域迈进,有能力承接更多优质项目。

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通过开发新客户、完善创新药研发平台、优化内部组织及人才结构、降本增效等方式提升内部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希望以充满韧性、敏捷性的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变化。同时,对外继续加大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公司已在美国波士顿建立研发实验室,将以此为战略支点,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力争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为公司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动能。

2、问题:公司在新技术平台的布局?

答:公司作为CRO企业,提前把握布局热点技术平台,持续紧密跟踪创新药物研发前沿动态,公司将紧跟研发热点趋势,持续加强加大热点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构建"人类细胞模型-AI预测-类器官"三位一体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基于 AI技术的一站式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等一系列重要创新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在 CGT、核酸药物、PROTAC、AI 等方面都是公司近几年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且目前均有项目正在推进,在 ADC 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已经拥有很多成功经验,完成了数十个 ADC 的整套临床前研究,获批 28 件批件。公司持续夯实完善 ADC 药物、小核酸药物等生物药临床前一体化研发平台建设,将一体化优势从化学药延伸至生物药领域,进一步补齐生物药的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能力。

公司将持续投入自主创新研发,进一步完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药药物发现研发平台、类器官模型开发、PROTAC 药物研发平台及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平台开发等技术热点,以及单细胞转化医学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耐药模型等研发项目,构建 PROTAC 克服易突变靶点的耐药性研究、眼科疾病动物药效评价模型、基于外泌体药物或载体的生物分析技术体系、"点击化学"药物发现平台、新型分子胶蛋白降解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研发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不断增强公司的研发服务能力与竞争优势。

3、问题: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及规划情况?

答: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波士顿投入使用约 2,0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服务范围涵盖化学、生物、动物实验,目前已投入使用并实现创收。波士顿实验室将与国内各研发实验中心配合、联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

此外,公司还在欧洲、亚太地区等海外产业核心区域多点布局,加强实验室能力以及商务团队的建设。目前公司在海外已拥有十多名BD 团队,将继续加强欧洲市场 BD的团队建设,增加海外BD 和国内科研团队沟通,建立客户信息情报系统,做好大客户服务管理,逐步建立适应海外市场竞争的市场销售体系。此外,公司将积极参与海外行业会议,增加科研团队定期拓展频率,积极主动地拓展海外市场。

2024 年,公司境外客户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 38%,且境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实现增长超过 20%,力争将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至 40-50%,为公司的发展和增长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新动能。

4、问题:公司如何看待国内行业未来的发展?

答:尽管当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环境有待复苏,但创新药企及CRO 公司依然持续积极推进研发工作。GLP-

1、ADC、小核酸等药物类别的持续活跃,出现了新的机遇。此外,一些大型制药企业正积极探索利用 AI技术创新药物发现,提升研发效率。这种趋势对 CRO行业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美迪西在内的 CRO企业紧跟创新药物研发前沿动态,提前布局新技术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助力新药的研发进程。

其次,国家政策方面,高度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全链条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有望利好行业及公司未来持续发展。2024 年 7 月 5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地方性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出台。政策指引下医药产业基金投资活动频繁,新基金陆续筹备设立。此外,2025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支持方向,"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政策端的大力支持对国内创新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作为临床前 CRO,2024 年公司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有 99 件通过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 89 件通过 NMPA 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0 件通过美国FDA、澳大利亚 TG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未来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落细,将会为国内CRO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有望提升国内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信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进而带动国内创新药以及CRO公司的整体发展。公司也将继续在新药研发的核心环节创新,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巩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继续发挥 CRO的重要专业作用,支持更多优秀的创新药获批临床。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