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出逃,美国科技界正在慢性自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8:38 3

摘要:从DeepSeek到Manus的崛起,一批中国AI企业被认为是美国AI的最强竞争对手。

AI是全球科技竞赛的最前线,可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拥有未来的算法权力。

从DeepSeek到Manus的崛起,一批中国AI企业被认为是美国AI的最强竞争对手。

但令美国科技界感到担忧的,其实不是中国AI,而是美国的人才流向。

越来越多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做研究的顶尖AI人才,主动或被动地离开美国。

这场人才流动中,可能会成为改变全球AI格局的关键变量。

ID:letsight520

最近,一则消息在全球科技圈引起轰动。

OpenAI的加拿大籍华裔研究员陈凯(Kai Chen)在申请美国绿卡时被拒,已被迫返回加拿大温哥华暂居。

这位年仅30出头的年轻女性,是OpenAI GPT-4.5核心研发团队的成员之一,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研究,在业内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陈凯在美国生活与求学超过12年,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及沃顿商学院的双学位背景。

在加入OpenAI前,她曾在多家科技公司任职,并联合创立了Dispatch与Port Technologies两家初创企业。

根据科技薪资平台Levels.fyi的数据,OpenAI研究科学家的年薪区间为62万至156万美元,而陈凯正是公司重点培养的核心成员之一。

图源:领英

今年3月,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一次公开活动中,亲自点赞她在GPT-4.5项目中的杰出贡献。

尽管拥有如此耀眼的资历与不可替代的技术地位,却依旧被美国移民系统拒之门外。

绿卡申请被拒后,陈凯只能在社交平台上无奈发文:“我将在温哥华停留不确定的时间,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返回美国。”

图源:X@kaicathyc

这起事件在AI研究圈引发广泛共鸣。

Meta AI研究员、德州扑克AI之父Noam Brown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

“Kai是我共事过最优秀的AI研究员之一。如今她被迫离开美国,实在令人心寒。如果我们继续拒绝这样的顶尖人才,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岌岌可危。

在特朗普政府及其延续下的强硬移民政策影响下,过去几个月,美国国务院和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已终止超过1000名国际学者的SEVIS记录,其中不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等关键领域的研究者。

4月初,加州一名来自印度的AI博士也被吊销学生签证。

他自本科起就在美求学,十年间无任何违法记录,原本计划继续深造,投身AI研究,如今却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命运。

图源:Tech Crunh

美国曾是全球AI人才的集结地,也被称为全球最重视人才的地方。

如今却因为政治因素,将大批有潜力的研究人才驱逐出国,这样的代价,可能不只是少数精英人才的离开,而是科技格局的转变。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人才的持续输入。

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在2023年发布的分析指出,高达70%的AI相关全日制研究生是国际学生。

他们不仅支撑起了科学研究,更直接参与并推动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回顾AI发展的重要节点,不乏国际人才的身影。

Transformer模型的奠基人之一Ashish Vaswani,2000年代初以国际学生身份赴美求学,并在Google Brain掀起了深度学习架构的革新。

OpenAI的联合创始人Wojciech Zaremba,同样靠学生签证在纽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成为美国AI创业浪潮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才不仅活跃在学术前沿,也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图源:Google

根据非营利教育协会NAFSA的数据,2023-2024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支持了超过37.8万个就业岗位。

对于以创新驱动的AI产业来说,国际学生和外籍研究人员更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但现在美国AI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不容忽视的人才流失危机。

以OpenAI为例,根据其API业务的合作承包方Shaun Ralston透露,在2023年,OpenAI就为其员工申请了80多份H-1B签证,自2022年以来累计已超过100份。

像OpenAI这样的顶尖实验室,核心科研力量相当一部分来自海外,而这些人才的签证与身份状态如果出现变化,那么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推进和发展。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研究也指出,移民在美国AI产业的兴起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福布斯》在2019年评选的AI 50最具潜力AI初创公司中,66%由移民创办。

图源:Forbes

国际人才不是来美国蹭福利的,而是美国科技发展的根基。

美国的移民政策却在不断收紧的现实无疑是倒行逆施,H-1B签证和绿卡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最终只会破坏美国的创新土壤,迫使高科技人才离开。

根据《自然》的一项调查,75%的美国科学家正在考虑未来离开美国,赴海外发展。

对于高度依赖人才密度的AI行业而言,人才流失相当于一场慢性自杀。

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赛中,主导权正悄然发生转移。

过去二十年,美国凭借顶尖高校、科技巨头与移民人才,牢牢占据AI技术的制高点。

但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格局正在被迅速改写,中国高校和本土AI力量正在崛起,全球AI版图面临重塑。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CSRankings排名中,在AI方向的全球Top 20高校中,中国高校占据11席,数量遥遥领先。

排名前十中,仅有一所美国高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上榜,排名Top 20的美国高校还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马里兰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入围。

图源:CSRankings

这一排名变化背后,是中国在AI领域科研产出的持续增长。在应用层面,从大模型企业DeepSeek、Kimi,到机器人公司如宇树科技等,在AI领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此同时,全球AI顶尖人才的流动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在OpenAI这样代表AI前沿技术的公司,也能看到中国高校的深远影响。据统计,GPT-4.0核心团队中,就有6位成员本科毕业于中国顶尖高校。

过去硅谷科技权力高层由印度裔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已有三分之一的硅谷科技公司CEO为印裔,华裔虽人数众多却多处于边缘岗位。

但AI的爆发重新洗牌了人才格局,让芯片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也让拥有深厚理工背景的华裔科学家与工程师获得历史性机遇。

目前美国芯片四巨头分别由华人掌舵,他们分别是英特尔的CEO陈立武、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AMD CEO苏姿丰、博通CEO陈福阳。

图源:网络

美国智库MacroPolo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2.0》指出,截至2022年,在全球前20%顶尖AI研究者中,中国籍人才占比达38%,首次超过美国本土的37%。

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是科研大国,更正在成为全球AI人才的最大来源国。

AI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

当下全球AI竞争进入深水区。从芯片、算力到应用场景各国争相布局,但最关键的变量仍是人才。

在美国签证政策收紧、科研环境日益政治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AI人才正在重新思考职业去向。

最近,图灵奖得主门生、前谷歌DeepMind科学家Alex Lamb宣布将加入清华大学。

图源:观察者网

这位AI领域的青年翘楚,师从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图灵奖得主 Yoshua Bengio,曾先后在微软、亚马逊和谷歌DeepMind等全球顶级科技公司任职。

一旦美国失去对国际顶尖AI人才的吸引力,其领先优势也将随之削弱。

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AI中心的迁移已经不再是假设,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科技发展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AI的发展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连锁反应。

最近美国主流主流媒体报道,AI已经彻底改变就业市场,美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为铁打的现实。

过去,我们提到AI取代人类,打心底里还是觉得为时尚早,如今噩梦已经到来。

《大西洋月刊》在一篇评论中指出,美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

图源:大西洋月刊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显著恶化,失业率攀升至5.8%。

无论是名校MBA还是法学院毕业生,找工作比过去要难得多。

这几年市场经济放缓,企业大规模裁员和冻结招聘,而更关键的原因是很多公司正在用AI取代初级白领的工作。

自从ChatGPT引起AI风暴以来,律所越来越依赖AI来完成法律助理的工作,咨询公司开始意识到,5个22岁的年轻人使用ChatGPT,就可以完成20个应届毕业生的工作...

图源:大西洋月刊

多家科技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纷纷引入AI以代替普通员工,掀起新一轮的裁员潮。

AI已经从人类工作的辅助,摇身一变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

过去人们幻想由机器人来承担脏活、累活,自己去寻找诗和远方,如今AI员工下场整顿就业市场,普通人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可以预见的是,AI发展速度越快,未来人类被替代的职位就越多。

那些重复性强、流程化的工作将会是一波被AI抢占的岗位,大学毕业生求职将会越来越难。

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AI变局,留给普通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参考:

AI引爆全球失业潮,美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全球大厂联手裁员上万,新智元

GPT-4.5功臣遭驱逐!奥特曼盛赞工作出色,美国深陷AI人才危机,新智元

来源:留学生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