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百船挂上中国旗!五星红旗变护身符,胡塞为啥对中国开绿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8:45 3

摘要:你知道现在红海上最流行什么吗?不是防弹衣,不是高速逃生艇,而是——中国国旗和"China"标识!近日,一个奇特现象在红海航运界引发热议:大量非中国籍船只纷纷在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标注"China"、"Chinese"字样,有的甚至直接挂起五星红旗。

你知道现在红海上最流行什么吗?不是防弹衣,不是高速逃生艇,而是——中国国旗和"China"标识!近日,一个奇特现象在红海航运界引发热议:大量非中国籍船只纷纷在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标注"China"、"Chinese"字样,有的甚至直接挂起五星红旗。

根据世界船讯系统数据显示,仅2025年5月5日一天,就有十余艘船只在系统中打出"China"标识。这些船只中,真正的中国籍船只寥寥无几,大多是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等"方便旗"国家的船只。它们为何集体"认祖归宗"?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航运安全考量?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艘挂着利比里亚国旗的油轮正航行在红海水域,船长急匆匆地在船舶AIS系统中输入:"Chinese crew, Chinese cargo, no relation with Israel or USA"(中国船员,中国货物,与以色列或美国无关)。同时,他还命令船员在甲板上张贴巨大的"中国"字样横幅,生怕别人看不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生存本能。自2023年10月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已对航经红海和亚丁湾的船只发动了近百次袭击,但有一个明显的规律——他们几乎从不袭击中国船只。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胡塞武装已攻击超过80艘商船,但其中没有一艘是中国籍船只。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被袭击的船只中,有30%与以色列有直接或间接联系,50%与美国或其盟友有关,剩下的20%则是"误伤"或被认为与前两者有关联。

胡塞武装为何对中国船只"网开一面"?这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4年1月,胡塞武装高级官员穆罕默德·阿里·胡塞就公开表示:"我们向中国、俄罗斯和所有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国家保证,他们的船只可以安全通过红海。"这一表态为什么能够得到严格执行?这与胡塞武装的政治立场和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胡塞武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认为,以色列对加沙的行动是不可接受的,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同样应该承担责任。中国作为一直呼吁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国家,自然不在其打击目标之列。

2025年5月5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再次强调:"我们将对美国商船、油轮实施全面打击,禁止美国石油无论直接或通过第三方进出口、转让或销售。谁为美国运石油,谁就是我们导弹的合法打击目标。"

这一明确表态进一步加剧了航运公司的恐慌,也直接催生了更多船只"挂靠"中国的行为。根据红海航运协会的不完全统计,自该声明发布后24小时内,至少有20多艘油轮在AIS系统中新增了与中国相关的标识。

这场红海上的"变装大戏"有多么精彩?一艘名为"海洋勇士"的巴拿马籍油轮,不仅在AIS系统中标注"CHINESE VESSEL",还特意用英文和中文双语在船体两侧喷涂了"中国石油运输"的字样,尽管它与中国石油没有任何关系。

还有一艘马耳他籍集装箱船,虽然船东是一家欧洲航运公司,但它在通过曼德海峡时,不仅在AIS系统中声明"船上有中国船员",还在船舶的显眼位置悬挂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

香港籍船只则更是直接,很多直接在AIS系统中备注:"We are Chinese, not related to Israel or USA"(我们是中国人,与以色列或美国无关)。

面对红海航运危机,各大航运公司除了"中国化"伪装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安全?

首先是改变航线。很多航运公司选择绕道好望角,虽然这会增加8-12天的航行时间和约80-100万美元的额外成本,但安全第一。据统计,自胡塞武装开始袭击以来,经红海的船只数量下降了约45%。

另一种方法是购买"战争险"。这种特殊保险能够覆盖战争、恐怖袭击等风险,但保费不菲。数据显示,红海航线的战争险保费已经从冲突前的0.1%飙升至现在的1.5%-3%,这意味着一艘价值1亿美元的船只,仅战争险一项就要支付150-300万美元。

还有船公司选择雇佣私人安保公司。一艘标准商船雇佣4名武装保安的成本约为每天4000-6000美元。虽然昂贵,但与船只被击中或劫持的风险相比,这笔钱算是值得的。

但最有趣、成本最低,也最广泛采用的策略,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化"伪装。

自2023年12月起,美国组建了"繁荣卫士"多国海上联盟,派出包括"艾森豪威尔"号和"杜鲁门"号航母在内的强大舰队在红海巡航,声称要保护商业航运安全。但有趣的是,尽管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存在,红海航运安全并未得到有效保障。

数据显示,即使在美军航母战斗群的"保护"下,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仍有60多艘商船在红海遭到袭击。更具讽刺性的是,5月3日的卫星图像显示,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正在不断北移,与也门的距离从4月25日的870公里增加到5月3日的1150公里,展现了"转进如风"的战术灵活性。

相比之下,简单的中国国旗或"China"标识似乎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

从困惑到适应

面对这种奇特现象,各国政府和航运机构的反应各不相同。

美国海军表示将继续保护红海航道的"自由通航",但对于大量船只"挂靠"中国的现象保持沉默。

欧盟航运协会则采取了更务实的态度。该协会发言人表示:"在危机时期,船东有权采取任何合法手段保护船只和船员安全。如果标注中国关联能够降低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商业决策。"

有趣的是,中国官方对此现象也保持低调。中国海事局只是简单重申了对本国船只的安全提醒,建议中国籍船只在通过红海时做好安全防范,确保AIS系统正常运行,并与相关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随着红海冲突持续,这种"中国化"伪装可能会成为常态吗?专家认为,这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中东局势的发展。如果巴以冲突得到缓解,胡塞武装袭击商船的动机可能会减弱。但目前看来,短期内冲突平息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是国际航运规则的调整。航运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各种伪装行为可能会引发监管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可能会出台新规定,限制船只随意更改标识的行为。

第三是市场因素。随着绕行成本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可能会尝试返回红海航线,但会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包括"中国化"伪装、武装保安和高速通过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重要的航运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商船队之一。按照载重吨位计算,中国控制的商船队规模已达3.1亿载重吨,占全球商船队的16.2%。

红海航运危机中出现的"中国化"现象,不仅是一个有趣的航运安全策略,更是国际力量对比和地区局势变化的生动反映。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时候一面国旗的象征意义可能超过军事存在的实际效果。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和地区冲突的演变,国际航运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依赖国家背景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船只的国籍和关联将不仅仅是一个登记事项,而是关乎安全和商业利益的重要考量。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