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一则"朋友圈死亡诅咒"的爆料在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某位曾入住浙江乌村度假村的游客晒出惊人截图:自称度假村客服专员的微信好友竟发布"从今天开始五一假期坏心情"的负能量宣言,更配上"我不喜欢你这个小朋友,请你马上死掉"的惊悚表情包。据当事人回忆,这位
4月29日,一则"朋友圈死亡诅咒"的爆料在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某位曾入住浙江乌村度假村的游客晒出惊人截图:自称度假村客服专员的微信好友竟发布"从今天开始五一假期坏心情"的负能量宣言,更配上"我不喜欢你这个小朋友,请你马上死掉"的惊悚表情包。据当事人回忆,这位工作人员是去年亲子游期间主动添加住客微信,日常动态本应围绕景区服务展开。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座毗邻乌镇西栅景区的高端亲子度假村,官网标榜"沉浸式乡村疗愈体验",单晚房价高达2000元。面对舆论发酵,景区公关部负责人向本台证实,涉事员工确系外包劳务人员,目前已暂停其接待工作,正在追溯朋友圈真实意图。但该回应却让网友炸开了锅:"所以正式工就可以诅咒游客?""天价房费养着咒人死的服务?"
这场"朋友圈蝴蝶效应"暴露出服务行业的深层隐疾。在亲子度假这个需要极致耐心的领域,从业者的情绪管理竟脆弱到需要靠诅咒来宣泄?我们不禁要问:当打工人把对工作的怨气转嫁给消费者,企业培训体系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全员新媒体时代,每个基层员工都可能成为企业形象的"不定时炸弹"。
笔者观察到,这已不是首例服务人员"情绪翻车"事件。去年三亚某酒店前台因加班在抖音吐槽游客,最终导致酒店被差评淹没。这些案例都在叩问:在强调服务标准化的同时,企业是否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当KPI考核压得人喘不过气,是否该建立合理的情绪疏导机制?
眼下正值五一黄金周,这则"死亡诅咒"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准备出游的家长心头。作为以"创造美好回忆"为卖点的亲子度假村,乌村要想挽回形象,恐怕不能止步于"停职调查"的表面文章。毕竟,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不当表情包的传播速度,都比景区宣传片快上百倍。
来源:味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