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今年芒种端午后,有啥说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9:14 2

摘要: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有“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的说法。

马上就又要迎来端午节了,小编翻了一下日历,今年的端午节很有意思,是在公历的5月31日,和六一儿童节相连。

而在民间却流传着“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这句谚语且广为流传,那今年的芒种节气是在端午节之后,又有啥说法呢?

先来看今年芒种和端午的时间。2025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5日,农历是在五月初十日,很明显端午节在前,然后才是芒种节气。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句俗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芒种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有“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的说法。

端午节则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这里再来看看俗语“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比端午节先到来,这样的年份收成不好,可能农作物会受灾严重。

实际上它还有后半句,说的是“芒种端午后,家家有酒肉”,即芒种节气在端午节之后,那么就是好年景,预示着会大丰收,这样家家户户有酒肉吃。

这句谚语的形成,和古代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芒种期间,北方冬小麦成熟,南方进入插秧时节,是农事的关键时期。

若芒种在端午前,从气象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当年雨季来临较早,而此时正值夏粮收割,连绵阴雨不但会给小麦的收割、运输和储存带来困难,还会造成小麦减产,阴雨潮湿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小麦发芽或者霉变。

一旦夏粮无法及时收割,下一茬秋粮作物的播种也会受影响,进而导致农田荒芜,出现“灾年”的景象。

相反,若芒种在端午后,说明节气向后延迟,农作物将有更充足的生长时间,能够更好地积累养分和能量。

并且此时天气逐渐稳定,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粮食丰收,人们生活富足,也就有了“家家有酒肉”的美好景象。

然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这句谚语存在一定局限性。气候的变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洋温度等,不能单纯依据芒种和端午节的时间顺序来判断当年的气候状况和收成。

在过去,农业生产更多依赖自然条件,农民只能凭借长期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的经验来指导农事。

但如今,现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有了更精确的气象预报系统,农民可以提前知晓天气变化并做好应对措施;

先进的灌溉和收割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天气对收成的影响;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虽然这句俗语“芒种端午前,必定是灾年。芒种端午后,家家有酒肉”只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并不一定就准确,在今天气候发生了变化,也就更不准确了。

但是这句谚语,毕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与自然节气的紧密联系,因此依然还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参考价值的。

来源:细说民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