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朝璀璨的艺术星河中,有一位画家曾以惊艳绝伦的画技名动天下,被赞为 “明朝第一画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艺术成就斐然的人物,却遭到家乡人的极度痛恨,甚至被咒恨不得好死,落得个 “乡人欲食其肉,寝其皮” 的悲惨下场。他究竟做了什么天理难容之事,能让生于斯长于斯
在明朝璀璨的艺术星河中,有一位画家曾以惊艳绝伦的画技名动天下,被赞为 “明朝第一画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艺术成就斐然的人物,却遭到家乡人的极度痛恨,甚至被咒恨不得好死,落得个 “乡人欲食其肉,寝其皮” 的悲惨下场。他究竟做了什么天理难容之事,能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们对他如此咬牙切齿?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就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出生在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少年时期的董其昌便展现出过人的书画天赋。据《容台集》记载,董其昌自幼学习书法,最初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后转学虞世南、褚遂良,再到学习钟繇、王羲之,在书法上博采众长。他在绘画方面同样天赋异禀,早年师从黄公望、倪瓒等元代画家,对山水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万历十七年(1589 年),35 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在京城,他得以接触到众多珍贵的书画藏品,眼界大开。他凭借精湛的书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在文人雅士中声名鹊起。他提出的 “南北宗论”,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两派,对后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书画作品更是备受追捧,无论是书法的飘逸洒脱,还是绘画的意境悠远,都让人赞叹不已。当时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无不以收藏他的作品为荣,董其昌也因此成为明朝书画界的领军人物 。
随着官职的不断升迁,董其昌在仕途上顺风顺水。他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湖广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参政等职,最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在官场得意的同时,董其昌的财富也迅速积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大量收购书画珍品,同时也通过出售自己的书画作品获取巨额财富。据《明史》记载,董其昌在松江府拥有众多田产和房产,其府邸奢华无比,家中奴仆成群。
然而,财富和权力的增长并没有让董其昌保持初心,反而逐渐让他迷失了自我。他开始变得骄奢淫逸,横行乡里。他利用权势欺压百姓,强占土地,抢夺民女,无恶不作。当地百姓对他敢怒不敢言,心中的怨恨却越积越深。
董其昌的恶行在 “强抢民女” 事件中达到了顶峰。事情的起因是董其昌的二儿子董祖常听闻一位名叫绿珠的歌姬色艺双绝,便派人将其强行抢到董府。绿珠的父母得知后,前来董府索要女儿,却遭到董府奴仆的毒打。此事在松江府迅速传开,百姓们对董家的恶行义愤填膺。
一位名叫范昶的生员,对董家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在街头巷尾公开指责董其昌父子的恶行。董其昌得知后,恼羞成怒,派人将范昶抓到董府进行严刑拷打。范昶本就体弱,在遭受一番折磨后,竟一命呜呼。范昶的母亲得知儿子的死讯,悲痛欲绝,带着儿媳和孙子来到董府讨说法。董其昌不仅没有丝毫愧疚之意,反而让奴仆对她们进行羞辱和驱赶 。
范昶之死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点燃了松江百姓心中的怒火。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准备讨伐董其昌。为了表达对董其昌的愤怒,有人编写了《黑白传》,以说唱的形式在街头巷尾传播,揭露董其昌的种种恶行。据《民抄董宦事实》记载,《黑白传》开篇便写道:“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将董其昌父子的恶行刻画得入木三分。
董其昌得知《黑白传》的存在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对他的污蔑和诋毁。他派人四处追查编写者,最终怀疑是生员范廷芝所为。董其昌便派人将范廷芝抓到董府,对其进行严刑逼供。范廷芝宁死不屈,坚决不承认自己是编写者。董其昌的这一行为更加激怒了百姓,反抗的情绪如潮水般汹涌。
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三月十五日,愤怒的松江百姓终于爆发了。上万名百姓手持棍棒、火把,将董其昌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高喊着 “董其昌,还我公道” 的口号,冲进董府,见东西就砸,见房屋就烧。董其昌的书画藏品、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豪华的府邸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民抄董宦” 事件 。
董其昌在混乱中仓皇出逃,躲到了外地。松江府的官员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兵前来镇压,但此时百姓的怒火已经无法平息。他们与官兵发生冲突,场面一度失控。最后,在官府的强力镇压下,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 。
“民抄董宦” 事件后,董其昌的名声一落千丈。他不仅失去了大量的财富和书画藏品,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民心,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对象。他的书画作品也因此受到牵连,在市场上的价值大幅下跌。
尽管董其昌后来再次出仕,但他始终无法摆脱 “民抄董宦” 事件的阴影。他于崇祯九年(1636 年)去世,享年 82 岁。然而,家乡人对他的痛恨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消散。他的名字成为了贪婪、残暴的代名词,被家乡人唾弃了数百年。
董其昌的一生,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在品德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品德更为关键。才华若不能与品德相配,最终只会走向堕落,遭到世人的唾弃。
来源:酥糖去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