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一年内,他从“朱云飞”化身“朱雀玄武”,升级为“朱雀玄武敕令”,又试图登基“周天紫微大帝”,甚至申请过长达48字的“神仙尊号”。近日,第五次改名申请“周黄帝武则天”再被驳回,网友直呼:“这是要集齐《山海经》神兽,还是召唤玉皇大帝?”
一、改名成瘾:从“中二少年”到“玄幻狂人”
湖南郴州00后小伙朱云飞的改名史,堪称一部荒诞的“修仙小说”。
短短一年内,他从“朱云飞”化身“朱雀玄武”,升级为“朱雀玄武敕令”,又试图登基“周天紫微大帝”,甚至申请过长达48字的“神仙尊号”。近日,第五次改名申请“周黄帝武则天”再被驳回,网友直呼:“这是要集齐《山海经》神兽,还是召唤玉皇大帝?”
数据说话:公安部数据显示,00后已成改名主力军,占比高达47%,四字及以上姓名超3万人,玄幻、游戏、科技名词成三大命名元素。但如小朱般“改名成瘾”者实属极端——户籍系统需更新20余种证件,银行、社保、学籍信息层层调整,公共资源被反复“薅羊毛”。
二、法律边界:姓名权≠无限自由根据《民法典》,公民有权改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小朱前两次改名尚属“标新立异”,但后续操作已踩红线:
“大帝”“黄帝”等称谓:挑战社会伦理,易引发误解;
48字超长名:连本人都无法背诵,沦为笑谈;
频繁操作:一年五次申请,涉嫌滥用行政资源。
律师解读:姓名权需平衡个性与公共利益。若纵容此类行为,恐引发效仿潮,导致身份管理混乱。
三、社会代价:一场闹剧,全民买单
改名绝非“户口本改个字”这般简单:
行政成本:公安机关需审核材料、更新系统,基层人力被无谓消耗;
社会隐患:频繁更名可能导致信用评估受阻、合同纠纷,甚至被误认为“证件造假”;
文化争议:将道教神祇、历史人物戏谑化,消解传统文化严肃性。
网友辣评:“想当网红直接开直播,别拿公共资源当垫脚石!”
四、制度反思:如何终结“改名闹剧”?
当前,姓名管理存在两大漏洞:
1. 规则模糊:公序良俗缺乏具体标准,各地执法尺度不一(如“王者荣耀”在温州被拒,却在西安通过);
2. 惩戒缺失:对恶意改名者无约束措施,纵容“试探底线”。专家呼吁:立法明确禁用词汇(如宗教尊称、历史人物名);限制改名次数(如成年后仅允许一次);建立全国统一审核标准,终结“同案不同判”。
结语:个性应有度,权利非玩具年轻人追求个性无可厚非,但姓名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而非标榜自我的“行为艺术”。当“朱雀玄武敕令”们在名字里“修仙”时,全社会却在为他们的“法力”买单。是时候划清权利边界,让改名回归理性——尊重个性,更敬畏规则。
来源:阿鸡米德泡泡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