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白于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偏远山村。由于家庭经济困窘,他只能读完四年小学,之后因为无法继续负担学费,便去了一家染布坊做学徒。学徒期满后,他跟随爷爷外出打工,赚取生活费,并帮助家里供养弟弟妹妹上学。
上海是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国民党政权的中心城市。1949年5月27日,陈毅和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成功解放了上海。
三天后,5月30日,素有“红色特工王”之称的李克农从北京发出了紧急电报给陈毅市长:“务必找到李静安同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那么李静安到底是谁,为何李克农一定要找到他?
李白
李静安原名李华初,后来改名李白。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他还曾使用过李朴、李霞等多个化名。
李白于1910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的一个偏远山村。由于家庭经济困窘,他只能读完四年小学,之后因为无法继续负担学费,便去了一家染布坊做学徒。学徒期满后,他跟随爷爷外出打工,赚取生活费,并帮助家里供养弟弟妹妹上学。
在这一时期,毛主席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湖南蓬勃发展。许多地方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和自卫军,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让贫苦百姓迎来了翻身的机会。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下的武汉国民政府背叛革命,宣布“分共”,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紧接着,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并武装反抗国民党,计划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汪精卫
17岁的李白加入了秋收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这为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革命方向。
李白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他相信只有武装斗争才能赢得未来。1930年,随着党组织将各地武装力量整合为中共工农红军,李静安加入了红四军,成为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并晋升为通信连指导员。
1931年6月,组织鉴于李白的突出表现和出众潜力,决定将他送往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系统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课程结业后,他被派往红五军团,担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李白随红军踏上了艰难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在这场生死考验中,担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他,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句简短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他对通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他此后一生始终坚持的信念。
李白
193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李克农被任命为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的处长,李白也随之前往上海。尽管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协议,但在国民党的严密监视下,李白的工作依然充满危险。为了隐蔽身份,他化名为“李霞”,并被安排进入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在那里,他参与了三个秘密电台的工作,并始终保持着与中央的联系。
上海的地下工作充满重重风险,李白周围不光有日军的侦察,国民党的特务也在光明正大地监视着一切,甚至汪伪政权的特工也无孔不入。李白必须在这片充满敌人眼线的城市中小心谨慎地工作和生活,确保在延安和上海之间架起一座隐秘的“桥梁”。
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党员,李白在上海担任联络员并非易事。技术和身份问题随时可能使他暴露,落入敌人的手中。1938年春,李白尝试自己建立地下电台,但他制造的设备不但不易隐藏,信号也容易被国民党发现,导致电台无法长期使用,同时也危及到他的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上海的艰难岁月中,李白不光在专业上取得了突破,也在爱情上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为了保护李白和他的电台,上海地下党决定采取措施,派出21岁的纱厂女工裘慧英假扮李白的妻子,掩护电台的存在。此外地下党还安排了经验丰富的特工涂作潮,协助李白解决技术难题。
涂作潮教李白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无线电零件。为了掩护电台工作,他们开设了“福生无线电公司”,专门修理收音机,解决了设备采购的难题。
李白白天以公司账房先生的身份工作,晚上与涂作潮一起组装无线电设备。到1939年12月,李白成功实现了与党中央的联系,使上海与延安之间的通讯得以顺畅。
在此过程中,李白与裘慧英产生了感情,经党中央批准,他们一年后正式结为夫妻。
1941年1月7日,震动全国的“皖南事变”爆发。为了封锁消息,敌人控制了媒体,还加大了电波干扰力度,试图切断中央与地下党之间的通讯。然而当晚,李白在例行检查电台信号时,发现了一段异常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不同寻常,他凭借敏锐的判断力,直觉告诉他一定有大事发生。
他立即指示裘慧英加强警戒,并开始调整电报机,努力绕过干扰信号,尝试与中央保持联系。经过两小时的艰苦努力,李白终于成功接收到了来自中央的信号,并确认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他迅速将这一重大消息传递出去,李白所在的上海地下电台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核心,真相很快通过电台传播到上海乃至全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纷纷声讨国民党。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能够一一克服,李白和裘慧英最为担忧的却是上海日益紧张的局势。
李白和妻子工作图
“皖南事变”发生后,日本宪兵对地下电台进行了全面搜查,李白的行动变得更加谨慎。一次,电报机出现故障,党派遣了技术人员上门修理,这引起了周围邻居的好奇。裘慧英迅速镇定应对,声称电灯泡坏了。然而李白觉得这增加了暴露的风险,于是他决定拜党内的无线电专家涂作潮为师,学习了五个月的维修和改装发报机技术。
这一决定,最终帮助李白躲过了一次几乎致命的危机。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开始公开派兵进入租界,李白居住的法租界也未能例外。
为了保持地下电台的隐秘性,李白一直通过调低电台频率,并选在深夜巡逻车远离时发送电报。然而随着日本士兵和巡逻车的接近,这种方法的隐蔽性大大降低,暴露的风险显著增加。
李白烈士故居
为了确保电台和潜伏人员的安全,中央指示李白夫妇在1942年7月暂时转移到法租界福履理路(现今建国西路)的福禄村10号。
虽然李白已将电台的功率降低至15瓦,远低于正常电波的标准,以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但巡逻的日本士兵仍然能够捕捉到微弱的信号。
在一次紧急情况下,李白意识到自己的电台已经被敌人侦测到。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采取行动,凭借超快的反应速度将电报机拆卸并快速拆解。裘慧英在关键时刻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迅速协助将电台藏匿到地板下。
就在他们努力藏匿电台的同时,门外传来了剧烈的撞击声,几名日本兵破门而入,迅速将李白抓捕。
图片来自网络
日军对李白夫妇施以酷刑,但他们始终未透露任何信息。一个月后,日军决定释放裘慧英,随后从日本调来无线电专家检查李白的发报机。经过鉴定,发报机被认为没有收发功能。
事实上,李白的发报机平时看似普通的收音机,通过连接小线圈才具备收发功能。日军搜查时,李静安拆除了线圈,使设备无法发送电报,从而成功避免了暴露。1943年5月,李白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获释。
1948年12月30日,李白正发送国军长江布防图的情报。这份情报对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至关重要。虽然国民党加强了侦查,李白决定冒险发报。然而当天夜里,国军开始排查周围地区。李白毫不慌乱,镇定地完成了发报,才迅速收起电台。
裘慧英敏锐地察觉到当晚的危险,迅速将三岁的儿子李恒胜送到邻居家,然后和李白一起装作若无其事地躺在床上假装睡觉。
李克农
不久,国军破门而入,开始对屋内进行彻底搜查。此次搜查异常细致,敌人翻遍了每个角落。尽管李静安尽力隐藏电台,但由于电台仍有些许温度,很快被发现。见到电台,军官得意地一笑,命令将李静安和裘慧英一同带走。
李白被捕后遭到极其残忍的折磨。敌人用钳子拔掉了他的指甲,用竹签钉进他的手指,甚至将烧红的木炭放到他的身上。李白虽然昏迷了多次,但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
在无法通过酷刑逼供后,敌人决定转而使用亲情攻势,安排裘慧英带着孩子来看望李白,并威胁他,如果不交代同伙,妻子和孩子也将无法保全。但李白始终坚守信念,坚决不会背叛组织。最终,敌人不得不将裘慧英和孩子释放。
然而,李白依旧被关押在警备司令部,遭受着无情的折磨。尽管身体遭遇极大的痛苦,他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泄露任何信息,确保了预备电台的正常运作,为上海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毅
1949年3月,裘慧英带着孩子前来探监,此时李白的双脚已被打断。三岁的李恒胜并不理解父亲的痛苦,天真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可以抱抱?”看到这一幕,裘慧英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5月7日,裘慧英再次去监狱探视李静安,那个时候,南京和杭州已解放,上海的解放已指日可待。李静安对妻子说:“天快亮了,不论生死,我都心安,因为你们能够和全国人民一起,过上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没想到,这竟是李白和妻儿的最后一面。当天晚上,蒋介石下令对“顽固分子”处以极刑,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带领特务,将李白与其他十一名党员秘密处决于浦东杨思戚家庙。李静安牺牲时,年仅三十九岁。二十天后,上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解放。
李白牺牲后,党中央未得知消息。考虑到李白的突出贡献,情报部门负责人李克农推荐他担任首任邮电部部长。上海解放后,李克农立即指示陈毅市长寻找李静安。
陈毅深知李静安的重要性,指派专人展开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终于在戚家庙菜地发现了李静安和其他同志的遗体,身上满是弹孔。
1950年,凶手叶丹秋被捕,次年执行死刑。李静安被追认为烈士,并将他的事迹拍成电影进行宣传。
来源:侯哥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