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被撞身亡,肇事者两次猛踩油门,女友曾劝其减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6 05:30 3

摘要:4月15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江西司机泄愤撞死一家三口"案在景德镇市中院开庭审理。华商报大风新闻从家属处核实,检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20岁被告人廖某宇提起公诉,法庭将择期宣判。

江西"泄愤撞人致三死案"开庭 检方指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4月15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江西司机泄愤撞死一家三口"案在景德镇市中院开庭审理。华商报大风新闻从家属处核实,检方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20岁被告人廖某宇提起公诉,法庭将择期宣判。

>>> 致命7秒:失控车辆的死亡轨迹

检方起诉书还原案发经过: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廖某宇驾驶电动汽车在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大道行驶时,因与同车女友发生争执,在绿灯亮起瞬间突然加速。车载数据显示,其连续两次将电门踏板踩至100%状态,车速飙升至129km/h(该路段限速40km/h)。第二次加速持续7秒后,车辆冲撞正在过马路的胡女士一家三口。

"他撞人后不仅没停车,还对着血泊中的孩子谈笑!"胡女士举着遗照泣诉,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令三代同堂之家支离破碎——31岁长子、30岁儿媳与11个月大孙辈当场死亡,仅儿子在送医抢救7小时后宣告不治。

>>> 法律定性之争:为何定性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案核心争议在于罪名适用。知名刑辩律师谭敏涛指出:"与交通肇事罪不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直接故意。"其分析认为:

- 主观恶性:廖某宇在女友多次劝阻下仍持续加速,证明其对公共安全持漠视态度

- 行为特征:连续两次极限加速构成危险叠加,时速129km/h已超该车型安全性能极限

- 后果严重:造成3人死亡且存在逃逸未遂情节(撞击后继续行驶1.2公里)

根据《刑法》第115条,该罪名致人死亡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谭敏涛预测,结合最高法近期同类案件量刑趋势,本案存在死刑判决可能性。

>>> 责任边界:争吵女友是否担责?

针对家属质疑"情感纠纷方应追责",法律界人士明确:廖某宇作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其危险驾驶行为超出共同犯罪范畴。第三方责任认定需满足"教唆犯罪"或"共同过失"要件,而现有证据显示:

- 争吵发生于事故发生前12分钟

- 女友全程采取劝阻行为(车载录音存证)

- 无证据表明女方参与驾驶决策

>>> 家属诉求:刑事追责与民事放弃的博弈

胡女士夫妇在庭审现场提出两项诉求:刑事层面求判死刑,民事层面放弃赔偿以强化量刑建议。法律专家提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4条,附带民事诉讼撤诉不影响刑事责任追究,但主动放弃民事索赔可能影响被告人悔罪表现认定。

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廖某某在油门踩到底的状态下,车速达到128.96km/h,2秒后与行人发生碰撞,撞击时车速为107.28km/h。撞击前2秒,廖某某开始采取避险措施,车辆向右打方向后,向左急打方向,最终车辆在撞击发生5秒后停止。

然而家楼下的这一切,胡女士当时并不知道。由于一直联系不上儿子儿媳,他们将做好的饭菜打包送上门,却敲门无人回应。直到打给儿媳的电话被交警接起,“得知这一切后我们感到天都塌了”。事后她从现场目击者处了解到,是围观的群众报警并送医。

事发地附近多位商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发地属于开放型路段,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附近居民区密集,常有人在此过马路。据商户介绍,事故发生几天后,道路中间加装了护栏,现在过马路需绕行数百米。

据了解,廖某某初中辍学后,从16岁左右开始参加工作,当过网络主播、开过餐厅,还在美容机构做过销售。据知情人士说法,“肇事车辆是一辆二手特斯拉,刚买5天,实际操作该车仅一天半左右,廖某某之前没开过电车,只开过油车”。

肇事方家属在事发后曾三次向被害人家属表示歉意,并提出80万元赔偿方案。据胡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廖父称:“如果可以,我愿让小孩在您身边尽孝,为自己赎下他这一身的罪孽,我作为施害者家属,我没有教好小孩,是有原罪的,如果可以重来,我愿意用生命挡下所有的一切。”

对此,胡女士表示不接受。儿子生前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刚结婚三年,原本美满的生活戛然而止,他们无法谅解肇事方。失去独子独孙后,她和丈夫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重度抑郁”,依靠药物却仍彻夜难眠,不愿出门面对亲朋。令人遗憾的是,儿媳家里的老人得知噩耗后也不幸离世。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他们给儿孙一家三口扫墓,带上了那晚未能吃到的饭菜,“在墓前呼喊他们的名字”。

对于一审开庭,胡女士表示其暂时未提出民事赔偿,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刑事部分,希望能让廖某某得到严判,“我们心如刀绞,不知如何面对失去儿孙的生活”。

来源:烽火戏诸侯一点号

相关推荐